簡文帝司馬昱
簡文帝司馬昱 (320—372),字道萬。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小兒子。51歲時,才由權臣桓溫,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將其扶上皇位。
一、車馳不懼
司馬昱少小時,聰明穎慧。其父元帝司馬睿十分喜愛他。永昌元年 (322),司馬昱3歲時,被封為瑯邪王。咸和元年(326),他剛7歲,生母鄭夫人就病死了。晉成帝將他徙封為會稽王,拜散騎常侍。咸和九年 (334),遷為右將軍,加侍中。咸康六年 (340),進位撫軍將軍,領秘書監。
司馬昱少年時舉止文雅,風度翩翩。廓然大度,不拘細節。居室塵土滿席,不以為意。清心寡欲,簡樸淡雅。卻喜好史冊典籍,尤好清談玄言。一時竟博得不少人器重。連號稱有鑒人之明的郭璞也對人說: “此人必可興復晉朝。”
司馬昱與桓溫過從甚密。桓溫是很有政治野心的人,后來成為長期控制東晉朝政的權臣。他很早就留心觀察東晉宗室人物。對頗有名望的司馬昱尤其注意考察。有一天,桓溫與司馬昱及其同父異母兄武陵王司馬晞同車到版橋游玩。桓溫早作了準備。這時,突然命人狠狠地擂大鼓、用力地吹號角。響聲突發,驚天動地。駕車的馬受驚,狂奔起來。桓溫要看看這兩位宗室親王身處險境時是何神態。那武陵王司馬晞,雖荒于學業而以武勇著稱。常聚集勇士,接納豪杰,講習武術。這時,卻嚇得面無人色。連連乞求止馬下車。桓溫心想,武陵王不過是銀樣蠟槍頭。從此,對他甚為鄙視。再看司馬昱,卻穩穩地端坐在車中,泰然處之,面無驚懼之色。桓溫十分佩服,也才有所畏懼。
二、為帝常懼
司馬昱不但為桓溫所憚服,也為時望所推重。建元元年 (343) 五月,康帝下詔說:“太常一職,祭奉天地,敬掌宗廟。職任甚為重要。古今均妙選儒雅碩德之士任此職。會稽王叔,德高望重,請其任太常之職。”建元二年 (344)八月,康帝病危。權臣、外戚庾冰、庾翼,就打算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嗣,以繼帝位。但因中書監何充反對,才立了穆帝司馬聃。
至永和元年(345),崇德太后褚氏臨朝。以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第二年(346)二月,朝廷以左光祿大夫蔡謨領司徒,與會稽王司馬昱共同輔政。興寧三年(365)七月,廢帝司馬奕遷司馬昱為瑯邪王,司馬昱的兒子司馬昌明被封為會稽王,以示朝廷的恩寵。但司馬昱一再謙讓,仍自稱會稽王。廢帝太和元年 (366)十月,因司馬昱為三朝元老,德高名重,遂加官為丞相、錄尚書事,給予 “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 的特殊榮譽。
司馬昱雖以三朝元老和宗室親王的資格長期輔政。但并無經國濟世謀略。朝政大權都掌握在權臣桓溫手中。桓溫早有代晉稱帝野心,希望通過北伐,建功立業,收取時望。但事與愿違。他于永和十年 (354)、永和十二年 (356)、太和四年 (369)三次北伐,均未成功。遂與郗超密謀,行廢立皇帝之事。于咸安元年 (371) 十一月,以太后名義,廢黜皇帝司馬奕。他選中年過半百、徒有虛名的司馬昱來戴那頂傀儡皇帝的桂冠。司馬昱于是即了皇帝位,改元咸安。桓溫為防意外,又要顯示武威,親自坐鎮中堂,分兵屯衛。司馬昱引見大司馬桓溫。桓溫本想陳述自己的廢立之功,不料司馬昱不但無欣喜之色,反而哭哭啼啼、泣下數行。桓溫想炫耀功勞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只得怏怏退出。
桓溫雖把司馬昱扶上皇帝寶座,卻把他當作傀儡。他對好習武事的太宰、武陵王司馬晞一向反感,又有所猜忌。遂誣司馬晞及其子司馬綜,及殷浩之子、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劉彊、散騎常侍庾柔等謀反,收付廷尉問罪。司馬昱對著這些人淚流滿面,而不敢有異言。御史中丞按桓溫的意旨,請誅殺武陵王。司馬昱下詔說:“此事令人悲痛萬分,聽也不忍心聽,又怎能說出口來。請予另議。”桓溫又上表,要求將司馬晞處死,言詞強硬,立逼司馬昱照準。司馬昱實在忍無可忍,乃親筆寫詔書給桓溫,道:“如果晉朝尚可延續,請大司馬便奉行前詔。如果天命已改,晉朝大運已去,我請退位,以避賢路”。桓溫見狀,只好不再堅持誅殺,但還是將司馬晞廢為庶人,全家流徙到新安郡。將新蔡王司馬晃貶為庶人,徙往衡陽。與司馬晞有株連的殷涓、庾倩、曹秀、劉彊、庾柔等皆被族殺。桓溫此時威勢洶洶、炙手可熱。大臣無不心驚膽戰。大名士、侍中謝安,見到他,老遠就拜伏于地。桓溫十分得意,卻故作姿態地說: “安石 (謝安字),何必如此呢!”謝安說: “皇帝在前面拜您,我豈敢在后面對您長揖不拜。”此時的朝廷大權,完全被桓溫一手把持。司馬昱日夜提心吊膽,懼怕被桓溫廢黜。他常常夜觀星象,判斷是否有被廢黜的征兆。他悄悄地向桓溫的親信、中書侍郎郗超探聽說:“安危禍福,我并不計較。但我想知道,不久前的廢立之事,還會不會重演?”郗超說: “請陛下放心。大司馬正忙于安頓內政,經營外事。我以身家性命擔保,決不會再行廢立。”司馬昱才略為安心。當郗超請假省其父時,司馬昱感慨地說:“請向你父致意。國家之事,一至于此,不可收拾。全由我無回天之力,深為慚愧。” 又哽咽著吟詠庾闡的詩句: “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說著,淚下如雨,打濕了衣襟。
三、臨終猶懼
司馬昱一生,處于東晉政權多事之秋,無才智挽回江河日下的頹局。面對權臣,惶惶不可終日。政治上不得志,個人婚姻生活也不美滿。他先娶驃騎將軍王述的從妹為妃,生下五個兒子,其中三個早夭,剩下老大司馬道生和老二司馬郁兩個。道生立為世子,卻無德無才,不堪造就,終于和母親王氏被幽廢而死。老二倒是聰明孝順,見他哥哥的無禮行為,常常規勸,因而深為司馬昱所看重,可是,長到17歲時,竟也得病死去。諸姬十余年皆不生育,司馬昱因無子嗣,十分煩惱。便請來善于相面之人,逐個相看其姬妾,希望能找到可以生子之人。不料全部相看一遍之后,相面者說:“都不是能夠生子之人。”于是只得再把家中的婢妾也叫來相視,輪到一個叫李陵容的在織坊勞作的丫環時,相面者忽然驚叫起來: “這才是能生子的人!” 只見此女長得又粗又高, 皮色黝黑, 就象崑
上一篇:淮陽王劉玄
下一篇:簡文帝蕭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