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墓。在江蘇南京市東郊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洪武十四年(1381)始建,翌年葬入馬皇后,第三年竣工,15年后葬入朱元璋,史載,殉葬宮人、嬪妃50余人。馬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為我國現存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陵園建筑規制開北京明十三陵及清東、西陵的先河。從陵園正門大金門起,依次為碑亭四方域、御河橋、石像生、欞星門、孝陵正門、碑亭、享殿、方域、寶城。方城內神功圣德碑為朱棣所立。神道兩旁石獸有獅、獬豸、橐駝、象、麒麟、馬。每種四只,兩蹲兩立。石望柱后兩對武將,兩對文臣緊跟著,石人石獸均為整塊石料琢成,整齊威嚴的排列長達2里之遙。寶城上植松柏,下為朱元璋和馬皇后地宮。孝陵建筑依山勢起伏排列,雄偉壯觀。可惜許多建筑均已毀圮,享殿只存巨大臺基,清同治十二年(1873)于其上重建小殿三間,內懸朱元璋畫像,僅是祭祀而已。古人曾用“楸梧遠近千官家,禾黍高低六代官”來感嘆六朝遺跡的凋零,歷時600年的孝陵遺跡是幸存的佼佼者,成為古都南京古代建筑最寶貴的一部分。陵園周圍筑有墻垣,遍植松柏,古木參天,花草鋪地,一派自然景色,令游人流連忘返,成為古都金陵著名風景區之一。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明十三陵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明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