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農作物起源中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許多農作物是古代中國人最早從野生植物馴化選育而成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即已根據各自所在地區不同的氣候、土壤特點和植物資源,培植出不同的農作物,并沿著不同的道路發展農業生產。糧食作物主要是粟、稻。粟,是由一種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成,耐旱,自生能力較強,是黃河流域黃土地帶的重要農作物之一。在陜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及墓葬中,都發現有碳化的粟粒或粟殼。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已普遍種粟。水稻,是從野生稻經過人工栽培而成。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大量秈稻的稻葉和稻谷,還有大量骨制農具——骨耜。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在江淮、江漢地區,云南滇池周圍、劍川等地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都發現有秈稻、粳稻粒或稻殼。表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原始居民,已經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水稻是主要栽培農作物。根據考古出土資料,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大麻、苧麻、花生、芝麻、蠶豆、葫蘆、菱角和一些豆類作物可能也開始種植了。商、周時期,農作物品種有顯著增加,糧食作物有粟、稻、黍、稷、麥、菽等,基本上具備了后世的主要糧食作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軍事文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凈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