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攝論學派
亦稱攝論宗,中國佛教學派之一。以傳習、弘揚《攝大乘論》而得名,學者稱攝論師。《攝天乘論》為無著造論,世親作釋,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此論在北魏時已有譯本,但釋論未譯,文義未顯,流行不廣。至梁中大同元年(546年),西印度真諦來華,譯出《攝大乘法》3卷,世親釋論12卷,使之廣泛流傳。著名攝論師有慧愷、智敫、道尼、法泰、曹毗、僧宗、慧曠等人。隋開皇十年(590年)道尼奉詔入長安,使攝論之學大行京師。當時北方也盛行攝論學,攝論師有靖嵩、曇遷等,影響很大。但自靖嵩、曇遷后,攝論之學逐漸衰微。攝論學派都以《攝大乘論》的十種勝相為依據,說第八阿梨耶識是妄識;八識之外,又將阿梨耶識中的純凈之識立為第九識,即阿摩羅識。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勝,沒有永遠不能成佛的眾生;“定性二乘”(獨覺,聲聞)也必由佛道達到解脫。在談到“三自性”時(分別性、依他性、真實性),強調“依他起性”的染污方面,認為最后也應斷滅。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提花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