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學而優則仕
儒家關于教育目的的觀念。儒學教育家的培養目標是“士”,或曰“君子”。他們認為要達到“士”或“君子”的標準,就必須“修己以教”,而修養自己的目的則是“安人”和“安百姓”。很明顯,作“士”或“君子”的目的是為了作官(仕),好去“齊家、治國、平天下”。當然,儒家學者也不是認為上了學就可以作官,而是認為“學習優秀方可作官”,例如有一次子路想讓子羔去作官,孔子卻不同意,認為他學得還不夠多,不夠優,要他作官,反而是害他。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一直作為現代學者嘲諷的對象,然而這在遠古時代,針對“不學而仕”的世襲制度,卻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即使現代與今后,政府的官吏也應選擇那些學習優秀的人才。儒家的“效”,不僅是學習知識和才能,也還包括道德品質,而且最重要的還是“修身”。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孔雀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安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