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城隍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城池守護神。后被道教尊奉。中國古代建國時,范土為城,依城鑿池稱為隍。《周禮》記載,周代所祭之神中有水(即隍)庸(即城)。守護城池之神——城隍蓋源于此。有記載的最早城隍是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所建蕪湖城隍。南北朝時,北齊將領慕容儼鎮守郢城,被南梁軍隊圍困,慕容儼利用人們迷信城隍的心理,團結軍民,破了南梁軍隊。從此城隍廟的修建從南方擴展到北方。唐朝時,隍城也被視為陰間的地方官吏。文天祥、紀信曾被視為城隍神。明朝時,冊封城隍爵位,興建城隍廟,一時間,城隍廟遍及全國。道教稱城隍為“保國護邦之神”及“管理陰間鬼魂之神”。中國舊時常在農歷四、五月間舉行城隍會,請城隍神出駕巡行,由人扮成牛頭馬面,判官小鬼跟隨其后,以此方式來懲惡勸善。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城壘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士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