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敵制勝,因隙使間》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毌丘儉作亂時,大將軍司馬師領兵東征,鐘會隨從,主管機密之事,衛將軍司馬昭領兵作為大軍的后續部隊。司馬師在許昌去世,司馬昭統帥六軍,鐘會在司馬昭帳下出謀劃策。當時魏帝下詔書命令尚書傅嘏,因為東南地區剛剛平定,暫留衛將軍駐扎許昌作為內外援軍,命令傅嘏率領其余各軍回京城。鐘會同傅嘏商計,要傅嘏以表章上奏朝廷,就同衛將軍一起統兵進發,回到洛水南面駐扎。于是朝廷任命司馬昭為大將軍、輔佐朝政,鐘會升為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食邑三百戶。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下詔調諸葛誕為司空。當時鐘會在家守母喪。他預料諸葛誕一定不會服從朝廷的任命,飛馬稟告司馬昭。司馬昭因任命之事已經施行,不好接著又改變。到諸葛誕謀反,皇帝車駕停留在項城,司馬昭到達壽春城,鐘會又跟隨司馬昭了。
當初,東吳大將全琮,是同孫權有婚姻親戚關系的重臣。全琮的兒子全懌、孫子全靜、侄子全端、全翩、全輯等,都領兵來救諸葛誕。全懌兄長的兒子全輝、全儀留在建業,與他們家里的人發生爭吵,就帶著母親,率領家丁仆人數十家渡過長江,歸順了司馬昭。鐘會出了一個計策,暗地代全輝、全儀寫了一封家信,派全輝、全儀的親信攜帶進入壽春城告訴全懌等人,說東吳朝廷對全懌等人不能解壽春之圍十分惱怒,要把眾將領的家屬全都殺死,所以逃出來歸順。全懌等都很恐懼,于是各自率領所屬軍隊開東城門出來投降,都受到了封賞,城內因此出現分離不和。壽春城被攻破,大多是鐘會出的計謀,司馬昭對他日益親近信任,當時的人稱他為張子房。
收兵回朝后,鐘會被升為太仆,他堅決辭讓不就職。他以中郎的身份在大將軍府中作記室的事,這是心腹人擔任的職務。因他討伐諸葛誕的功勞,進爵位為陳侯,他屢次辭讓不接受。
朝廷下詔書說:“鐘會主管軍事,一同參預籌劃計策,預料敵情取得勝利,有出謀劃策的功勞,而他推辭恩寵堅持謙讓,言辭誠懇樸實,先后數次,其心志不可以勉強改變。一個人成就了功業而不以功自居,這是古人所推重的,那就聽從鐘會的請求,來成全他的美德。”升為司隸校尉。雖然在大將軍府外,但時政的興革損益、朝廷的獎懲賞罰,沒有他不總攬掌握的。稽康等人被誅殺,也都是鐘會的主意。
上一篇:《料敵制勝:東吳諸葛恪謀攻壽春》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料敵制勝,守其必趨》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