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養心
孟子提出的道德修養方法。意同“寡欲”。孟子說:“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盡心下》)他認為,人天生就存有仁義禮智四德之心,通過“養心”,就可做到在物欲面前不動心,永遠保存其內心的善性。但孟子并不主張搞閉門思過式的“養心”,而是主張在各種艱苦的條件下磨煉自己的心志,認為只有經過這種磨煉,才能擔當起“大任”。他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養心
孟子提出的道德修養方法。意同“寡欲”。孟子說:“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盡心下》)他認為,人天生就存有仁義禮智四德之心,通過“養心”,就可做到在物欲面前不動心,永遠保存其內心的善性。但孟子并不主張搞閉門思過式的“養心”,而是主張在各種艱苦的條件下磨煉自己的心志,認為只有經過這種磨煉,才能擔當起“大任”。他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興中會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軍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