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學·辭賦研究概述·元明賦論
元代統(tǒng)治者輕視詩賦,因此,研究詩賦的人也少,值得一提的只有祝堯的《古賦辨體》。
《古賦辨體》是一部辭賦總集,也是一部重要的辭賦理論著作。此書對賦學之貢獻有:
第一,祝堯本著“欲因時代之高下而論其述作之不同”,將賦的發(fā)展分為楚辭、兩漢、三國六朝、唐、宋五體,在辨體之時,簡要評述了歷代賦的源流演變,評論了歷代的賦家賦作,相當于為讀者提供了一部賦文學發(fā)展簡史,為探索辭賦發(fā)展的沿革及規(guī)律作出了貢獻。
第二,提出了“情”作為賦的審美標準。他說:“詩人所賦,因以吟詠情性也。騷人所賦,有古詩之義者,亦以其發(fā)乎情也?!彼赋鲎髻x要情、辭、理兼顧,但中心是情。只要“合乎情”,就會“其辭也麗,其理也則”,自然合乎“風比雅興頌諸義”。他以此為尺度,批評漢賦已是“若情若理有不暇及”,三國六朝賦是“彼于其情,直外焉而已矣”,唐宋律賦更是“有辭無情,義亡體失”,所以“益遠于古”。賦要吟詠情性,這是對辭賦藝術(shù)本質(zhì)與審美特征認識的質(zhì)的飛躍,是辭賦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新的理論概括,是宋人騷賦研究成果的進一步總結(jié),在賦史上有重要意義。
第三,探討了辭賦的源流,提出了新的見解。他把辭賦分為楚辭、古賦、俳賦、律賦、文賦五體。楚辭以兮字為讀,是吸收了楚狂《鳳兮歌》與孺子《滄浪歌》之類楚地民歌的特點,是在楚民歌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這是最有見地的偉大發(fā)現(xiàn),為探求屈賦的淵源開拓了新的領(lǐng)域。他還指出:“賦之問答體其源自《卜居》、《漁父》篇來,厥后宋玉輩述之,至漢此體遂盛。”這種賦“首尾是文,中間乃賦,世傳既久,變而又變,其中間之賦以鋪張為靡而專于詞者,則流為齊梁唐初之俳體;其首尾之文以議論為便而專于理者,則流為唐末及宋之文體” (卷三《子虛賦序說》)。這也簡明地說明了散體大賦的源流演進之跡,給后世學者以巨大的啟示。
第四,祝堯?qū)θ龂x、唐賦宋賦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大有不屑一顧之概,因而對辭賦創(chuàng)作和研究主張“祖騷而宗漢”。這是元代科舉考試以古賦命題不考律賦的產(chǎn)物,為后世否定六朝唐宋賦開了先聲,影響是巨大的。
第五,在《外錄》中,祝堯?qū)Ⅱ}、辭、文、操、歌都作為古賦的別體,還說:“若夫賦中有文體者,反不若此等文為可入于賦體云?!边@也是創(chuàng)見。它擴大了賦的外延,為辭賦研究開拓了新的領(lǐng)域。
祝堯《古賦辨體》確是賦學史上的重要著作。
明初文風是元代文儒結(jié)合文風的延續(xù),賦論也完全是承襲祝堯的理論。如吳訥《文章辨體》辨賦分楚、兩漢、三國六朝、唐、宋、元、明七個時期,論前五個時期的賦的序說完全抄錄《古賦辨體》。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譏其“大抵剽掇舊文,未能有所發(fā)明”,成就不大。
明代賦論是隨著復古與反復古斗爭的展開而深化的。辭賦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是復古派與反復古派論爭的重要方面。
復古派賦論最有影響的是李夢陽提出的“唐無賦”,“漢無騷”,叫人“究心騷賦于漢唐之上”(《空同集·潛虬山人記》)。他們十分推重楚辭與漢賦:“屈氏之騷,騷之圣也;長卿之賦,賦之圣也”(王世貞《藝苑卮言》)。但也不廢六朝,否定的只是唐宋律賦與文賦。王世貞就肯定李夢陽的賦能“上擬屈宋,下及六朝”,肯定“潘左諸賦”,“令韓柳操觚,必至奪色” (《藝苑卮言》)。
與復古派理論相近的還有胡應(yīng)麟與徐師曾。
胡應(yīng)麟《詩藪》除《雜編》卷一集中考證了先秦兩漢賦的存逸之外,還在《內(nèi)編》卷一辨別了騷與賦的不同:“騷與賦語句無甚相遠,體裁則大不同:騷復雜無倫,賦整蔚有序;騷以含蓄深婉為尚,賦以夸張宏巨為工”,提出“騷盛于楚,衰于漢而亡于魏;賦盛于漢,衰于魏而亡于唐”。于是高度評價了楚騷漢賦:“屈宋諸篇,雖遒深宏肆,然語皆平典”,宋玉賦“皆妙絕古今,漢人賦冠絕古今”(引文皆見《詩藪·內(nèi)篇》卷一)??梢娖渑c復古派的理論主張完全一致。
徐師曾《文體明辨》論賦,探討賦的源流演變,強調(diào)“吟詠情性”,“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推崇楚辭漢賦,貶抑三國六朝和唐宋賦,與祝堯《古賦辨體》,與復古派的“唐無賦”,“漢無騷”也是一脈相承的。
復古派的賦論,雖無系統(tǒng)的著作,但在當時影響極大,對后世也影響深遠。自是,尊漢賦,貶斥三國六朝唐宋賦的賦論占著上風。雖不斷有人起而反對,但時至今日,言騷必稱楚,言賦必稱漢者,仍大有人在。
與復古派賦論相對立的有反復古派。反復古派包括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他們大都不擅長作賦,亦無系統(tǒng)的賦學著作,連散見的言論也比較少。較著名的只有袁宏道的《與江進之書》。袁氏指出,“世道既變,文亦因之”,賦總是由繁晦亂艱變?yōu)楹喢髡土鼷愅纯欤虼?,“古不可?yōu),今不可劣”。他譏笑復古派的賦是“將經(jīng)史海篇字眼盡意抄謄,謬謂復古,不亦大可笑哉!”這個批評雖不符合復古派的創(chuàng)作實際,但他反對因襲則是正確的。
總之,明代賦論雖未出現(xiàn)過專著,但復古派與反復古派的一些論述,把后世爭執(zhí)的一些重大問題都提出來了,給后世賦論家以極大的啟發(fā)。
上一篇:辭賦學·辭賦發(fā)展概述·元明清辭賦
下一篇:音樂學·春秋戰(zhàn)國的音樂活動·先秦諸子的音樂思想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