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西醫學的匯通(清代道光年間—建國前 1821—1949)·唐宗海的重中輕西
唐宗海(1846—1897)著有包括《血證論》在內的《中西匯通醫書六種》。他在中西醫匯通方面的主要思想為:
(1)中西醫原理相合,西不如中:唐氏認為中、西醫學產生的地區不同,說理方法各異,但原理是相通的,并不矛盾。如在《醫經精義》中說:“西醫言苦膽汁,乃肝血所生。中國舊說,皆謂膽司相火,乃肝木所生之氣。究之有是氣,乃有是汁。二說原不相悖。”這就是說西醫的肝與中醫的肝都與膽相聯系。又如“西醫謂心有出血管,導血出;又有回血管,導血入。西醫名管,中醫名脈,二而一也”,即西醫的血管與中醫的脈管是一致的。
唐氏雖然認為中西醫原理并行不悖,但是他的中心思想是重中輕西,即從維護中醫學的動機出發,用西醫學來印證中醫學,證明西醫的知識沒有超過中醫。例如,一般認為西醫的解剖學與實驗方法較好。他在《本草問答》一書中說:“西人初創醫法,故必剖割,方知臟腑。中國古圣定出五臟六腑……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且西洋剖視,只知層析,而不知經脈; 只知形跡,而不知氣化……若與古圣《內經》、《本經》較之,則西洋遠不及矣。”由此可見他的厚古薄今,重中輕西的思想。
(2)中西匯通,中學為主:唐氏在《醫經精義·序》中說:“蓋西醫初出未盡周詳,中醫沿訛,率多差誤,不及此時厘正醫道,貽害生民不知凡幾……因摘《靈》、《素》諸經,錄其要義,兼中西之說解之,不存疆域異同之見,但求折衷歸于一是。”可見他已認識到中醫必須改革,所以進行中西匯通的初步嘗試,試圖建立以中為主,參以西醫的中醫學。唐氏在臨床上經驗豐富,精于對血證的實踐,著有《血證書》。系統提出血證產生的原因、病理機制及治療方藥。現在此書是中醫治療血證,特別是血瘀證的重要參考資料。他在書中的序中說:“實事實理,有憑有驗。或從古圣延伸,或從西法參得。信而有征之說也,并非杜撰可比。”將自己的中西匯通思想貫穿在這本書中,對以后的中西醫匯通產生一定影響。
上一篇:辭賦學·辭賦研究概述·唐宋賦論
下一篇:音樂學·清代的音樂學術活動·器樂譜集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