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化·在天山文化的史冊上·陳誠與其西行記
陳誠(1365—1458),字子魯,江西吉水人。他出身于官宦人家,洪武二十七年(1394)中進士。他曾在北京、山東一帶任地方官,還曾于公元1393年去招撫撒里畏兀兒。
陳誠奉朝廷命令出使西域,先后共有三次。首次西使是永樂十一年(1413)九月。這年,西域帖木爾朝的哈烈(今阿富汗境內的赫拉特)和撒馬爾罕等地的使者要返歸故地,陳誠、李達等人奉詔護送他們。這次他們西使路線基本沿古絲路的北道行進,最后到達哈烈城。他們一行在西域一路受到歡迎和盛情款待,被西域人民看成是博望侯張騫一樣的友好使者。第二次西使是永樂十四年(1416)六月,到達過哈烈、撒馬爾罕等地。他此次有三百人同行,攜帶了大量賜給西域各地首領的金、絲、絹等物。此次西行可以在同時代的伊斯蘭史學家阿布達·拉匝克的著述中找到佐證。第三次是永樂十八年(1420)六月,當時陳誠剛由廣東布政司左參政遷任右參政知事不久,同中官郭敬等人一起出使西域。這次訪問的國家與上次相同,并增加了于闐等地。他們翻越了帕米爾,經過了塔里木盆地。陳誠在西行途中,對天山的山高雪深、路途險惡,對高昌、交河故城遺址的“梵宮零落”、“神道荒涼”,對火焰山的炎炎氣焰、陣陣熱風都親臨其境,感受頗深,從而創作了不少有關的詩歌。這些詩不僅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而且也成為研究明代西域史的活資料。
首次西使時,陳誠在使團中擔任典書記一職。他必須把每日的活動筆錄下來,以供呈報時參考。出使東歸后,他編撰了《西域行程記》和《西域番國志》兩冊。此書稿直到1934年才被今人發現?!段饔蛐谐逃洝凡坏轿迩ё?,以日記體的形式詳細記錄了他首次西使從肅州至哈烈沿途的山川水道、天文物候、城鎮分布和風土人情,它為后人研究和勘察古代西域、中亞的地理、河道和城鎮的演變發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段饔蚍瑖尽芬仓话饲Ф嘧?,卻較全面地反映了這次西使途中經過的十九個“國家”和“地面”的社會經濟生活及文化情況,補充了其他資料之不足。如它概括了帖木兒興起前后別失八里(今吉木薩爾)地面疆域的伸縮變化,與同時化成書的波斯文獻《拉史德史》里的記載基本一致。再如對當時東察合臺汗國里的爾火者汗陵墓的記述,為后人考察這一時期伊斯蘭教在天山南北的傳播提供了真實的證據。
上一篇:甘肅文化·甘肅石窟藝術·隴中石窟群
下一篇:臺灣文化·臺灣土著民族及其民情風俗·雅美人著丁字帶之俗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