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即位,管仲為相
黃鵠黃鵠,戢其翼,縶其足,不飛不鳴兮籠中伏。
高天何局兮,厚地何蹐!
丁陽九兮逢百六。引頸長呼兮,繼之以哭!
黃鴿黃鴿,天生汝翼兮能飛,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網羅兮誰與贖?
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漸陸。
嗟彼戈人兮,徒旁觀而躑躅!
——(春秋齊)管仲《黃鵠》
▲齊桓公
在中原地區鄭國內亂的同時,東海之濱的齊國也發生了內亂。
西周初年,周武王為酬謝呂尚(姜太公)輔佐建國的大功勞,封他為公,國號齊。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后,又特別派召康公命齊太公說:“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東方大國。可以說,無論在地理范圍、國土面積、文化傳承、爵位高低上,底蘊雄厚的齊國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流諸侯國。
有著這樣的天然優越條件,在鄭莊公稱霸中原的時候,齊國也沒有閑著。齊僖公先后與鄭莊公及魯隱公結盟,結成三國同盟。隨后十數年間,齊僖公不斷侵吞南方的東夷小國,領土一直在擴大。
后來,齊國與盟國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討伐郕國;平定許國迫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國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
公元前706年,齊僖公又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戎狄,更是威望大增。不過齊僖公他政治能力不過關,因為贈送禮物給各盟國時失了禮數,結果好心辦壞事,反而和魯、鄭交惡。三國同盟解體,齊國一帆風順的擴張結束,齊僖公的成就也就僅僅是東方渤海之濱的“小霸”。
齊僖公死后,兒子齊襄公繼位。齊襄公窮兵黷武,且為人荒淫無恥,在位時連年對外征戰。
公元前693年,齊襄公制造借口,說紀侯口不擇言,誹謗周天子,趁機進攻紀國,紀國投降。三年后襄公徹底吞并紀國。之后,齊襄公又出兵衛國,殺掉衛國左右公子,幫衛惠公復位。
齊襄公在位十二年,幾乎無年不征,將齊僖公時代的國家儲蓄消耗一空。這種四處樹敵的情況下,齊國的各位公子(襄公的兄弟叔伯)們未雨綢繆,紛紛出奔。齊大夫鮑叔牙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山東莒縣),管仲則協助公子糾逃奔魯國。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年輕時,管仲和鮑叔牙合伙做買賣。管仲家里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求多分。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說管仲是個貪婪的小人。鮑叔牙卻勸解說:“他哪里是貪這幾個錢的人啊?他家生活困難,我自愿給他多的份額。”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是你的主意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很快被辭退。鮑叔牙安慰管仲說:“不是你沒有才能,而是因為沒有能真正賞識你能力的人啊!”管仲曾經參軍作戰,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后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里有老母親,他是個孝子,怎么會讓自己危險而不能侍奉母親呢?他并不真是怕死。”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愛惜管仲的才能。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唯有鮑叔牙啊!”“管鮑之交”也就成了最真摯友情的象征。
各位公子的擔心是對的。公元前685年,齊國內亂,齊襄公被殺。君位空虛,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相回國,搶奪齊國國君的寶座。
管仲輔佐公子糾上路后,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了,所以請命先行一步。他親自率30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人馬過即墨三十余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等到公子小白車馬走近,管仲突然就拿起箭對準射去,只聽“哨啷”一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見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放棄了對公子小白車隊的襲擊。其實公子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制衣帶勾,公子小白急中生智裝死倒下。
經此變亂,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里勸說,掌控著臨淄的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公子小白為國君。第二天,公子小白大張旗鼓地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登位后,清洗了齊襄公的殘余勢力,并處罰而且驅逐了發動內亂的家族,準備讓鮑叔牙出任齊相,主持齊國的政局。鮑叔牙誠懇地對齊桓公說:“我是個平庸之輩,很榮幸國君施惠于我,使我有機會做到相的位置。然而,如果要把齊國治理富強,我的能力不足,還是希望君上任用管仲。”齊桓公驚訝地反問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嗎?”鮑叔牙回答道:“我說的是國家大事,不是君上的私人恩怨。”齊桓公又問鮑叔牙:“我認為鮑卿已經算是一等一的人才了,管仲與你比較又如何呢?”鮑叔牙沉靜地指出:“管仲有五點比我強。寬以從政,惠以愛民;治理江山,權術安穩;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定禮儀,風化天下;整治軍隊,勇敢善戰。”
齊桓公聽后沉默了,當時沒有答應。不久,鮑叔牙進一步諫請齊桓公釋掉舊怨,化仇為友,并說:“管仲射國君,是因為公子糾命令他干的,他是個盡職盡忠的人。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會像忠于公子糾一樣為君上效忠的。”而且鮑叔牙還說:“如果你能寬恕射傷自己的管仲,那么誰還會擔心你的政治報復呢?齊國也能馬上安定下來了吧,大家都會稱贊君上的胸襟。”這個理由瞬間打動了齊桓公,于是他決定任用管仲為相。
魯國當時支持公子糾,打算趁著齊桓公立足未穩,采取武裝干涉的方式,送公子糾為齊國國君,沒想到,齊魯一場大戰,魯國軍隊被鮑叔牙打得大敗。
魯莊公新敗,聞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并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召忽為了表達對公子糾的忠誠而自殺。死之前對管仲說:“我死了,公子糾可說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著建功立業,使齊國稱霸諸侯,公子糾可說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我們兩人各自承擔職責,不能讓世人忘記公子糾,你一定要努力啊。”
懷著揚名天下的抱負和同僚的重托,管仲忐忑不安地被押送到了齊國,鮑叔牙正在齊國邊境堂阜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親切。寒暄過后,鮑叔牙就說自己向齊桓公推薦了他。管仲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管仲最終答應了鮑叔牙的請求。公元前684年,齊桓公以隆重的禮節迎接了囚徒管仲,并當即任命他為齊國國相,開始齊國一系列的政治軍事改革。
上一篇:對外擴張-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峰回路轉-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