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大度的名將鄧禹
鄧禹(公元2~57年),字仲華,漢代南陽郡新野縣 (今屬河南)人,是光武帝劉秀的主要謀臣和將帥,東漢開國元勛。
西漢末葉的平帝二年,鄧禹出生在新野縣一個豪族地主家庭。他13歲時,已能背誦 《詩經》篇章,到京城長安 (今陜西西安)的太學深造。當時同郡人劉秀也在長安游學。鄧禹見劉秀舉止,以為非平常之輩,就和他交往,過從甚密。幾年以后,鄧禹返回家鄉。
不久,綠林農民起義軍為推翻王莽的統治,進入南陽郡,擁立劉玄為皇帝,年號更始,史稱更始帝。南陽豪杰舉薦鄧禹在更始政權中擔任官職,鄧禹推辭不從。后來聽到劉秀安集河北地區的消息,于是杖策北渡,在鄴城 (今河北臨漳西南) 與劉秀相見。遂勸說劉秀延攬英雄,收取人心,創帝王之業。劉秀大喜,讓鄧禹在身邊出謀劃策,稱鄧將軍。他奉命召募士卒,率騎兵與蓋延等將在清陽 (今河北清河東南) 擊敗銅馬起義軍。后帶兩萬精兵經略關中,進入河東地區,擊敗王匡等。劉秀稱帝,拜鄧禹為大司徒,封酂侯,食邑萬戶。是年鄧禹方才24歲。鄧禹率領將士從汾陰 (今山西萬榮西南) 西渡黃河,擊敗更始政權的中郎將左輔都尉公乘歙,關中百姓競相歸附。
及劉秀平定天下,封鄧禹為高密侯,食四縣。免除軍職,以特進奉朝請。中元元年(公元56年),復行司徒事。明帝劉莊即位,拜為太傅。不久撒手人寰。永平年間 (公元58~75年),明帝追念前代功臣,在洛陽南宮云臺畫中興二十八將,鄧禹被列為二十八將之首。
鄧禹是一位儒將,深沉大度,長于謀略,他追隨光武帝劉秀,時而留在中樞,參與謀謨,時而領兵專征一方,建樹武功,時而位居三公,理政治民,為東漢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貢獻。
劉秀以 “安集河北”為由離開更始帝劉玄,就是要發展個人勢力。鄧禹追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為劉秀獻上成就帝王之業的大計。他首先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大勢:更始帝劉玄雖已建都長安,但關中地區尚未平定,假號聚眾者尚大有人在。在關東地區,赤眉、青犢等農民軍,動輒有數萬人。更始政權中沒有忠良明智、深謀遠慮、尊主安民的賢才,最終難免分崩離析的結局。因此他建議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從而堅定了劉秀創建帝業的決心。劉秀到達廣阿(今河北隆堯東),登上城樓,指著地圖對鄧禹說: “天下郡國這么多,我奮戰許久,方得其一。如今仍勢寡力弱,你為什么說天下不難平定呢?”鄧禹答道: “如今天下紛擾,人民思得明主,如同赤子愛戴父母。自古以來人們能否成就帝王之業,在于德行厚薄,而不在勢力大小。”這一番話使劉秀信心大增。
鄧禹以知人著稱,劉秀每任命將帥,都征求他的意見。他所舉薦的人,才干都能勝任職事。鄧禹還奉命自行召募兵士,稍加訓練,就帶領這支軍隊攻克了樂陽 (今山西長子西)城。后來他又指揮騎兵,到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南)擊敗銅馬起義軍,俘獲其大將。為劉秀平定冀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赤眉軍在關東地區轉戰之后,又把鋒芒指向關中。更始帝劉玄派王匡、成丹、劉均等領兵分守河東和弘農,阻擋赤眉軍西進。劉秀預料王匡等人不是赤眉軍的對手,赤眉軍一定會進入關中,與更始政權爭奪長安。就打算乘赤眉軍與更始爭斗的良機,進軍關中,以坐收漁利。但自己尚在經略崤山以東地區,難以抽身。經過反復考慮,認為鄧禹深沉大度,可以當此大任,就將4萬精兵分一半給鄧禹,又讓他選任偏裨將佐。于是鄧禹以韓歆為軍師,李文、李春、程慮(一作程憲)為祭酒,馮愔、樊崇、宗歆、鄧尋、耿訴為將軍,帶領兩萬精兵西進。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鄧禹的軍隊到達箕關(今河南濟源西)前,準備取道河東,進入關中。更始政權的河東都尉閉關不納。鄧禹指揮將士攻打箕關,激戰10天,關城被攻陷,鄧禹獲得輜重1000多車。遂繼續西進,圍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安邑是河東郡治所,城池堅固,防守嚴密,數月不克。更始政權的大將軍樊參帶領數萬軍隊,從太陽(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北渡黃河,進攻鄧禹軍。鄧禹調兵命將在解(今山西臨晉東南)以南迎敵,臨陣斬殺樊參,大敗其軍。王匡、成丹、劉均等將領聯合攻擊鄧禹,軍隊達十余萬。因眾寡不敵,鄧禹軍失利,驍騎將軍樊崇陣亡。第二天,王匡等觀天相,認為當天作戰不吉利,掛起免戰牌。鄧禹乘機令部隊稍加休整,重新部署。第三天早上,王匡等出動全部兵力,向鄧禹軍營發起猛烈攻擊。鄧禹命令將士不得妄動。王匡等率軍隊到達營前,鄧禹傳令諸將擂鼓并進,大敗敵軍。王匡等棄軍而逃,鄧禹率輕騎窮追不舍,活捉劉均及河東太守楊寶、持節中郎將弭強等,繳獲兵器不可勝數。河東郡被平定,鄧禹在此設置守令,建立政權。
不久,鄧禹率領軍隊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西渡黃河,進入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更始政權派中郎將左輔都尉公乘歙帶領部眾10萬,和左馮翊的軍隊聯合,在衙縣(今陜西白水東北)阻擊鄧禹軍,又被鄧禹擊潰。由于這支軍隊屢戰多捷,且軍紀嚴明,關中百姓每天歸順的達數千人之多。鄧禹的威名震動三輔。諸將和地方豪杰勸鄧禹乘勝直取長安。鄧禹認為自己部眾雖多而能戰者少,又缺乏軍糧物資。赤眉軍剛攻陷長安,財物充實,鋒銳不可擋,但也不可能堅守長安。鑒于對敵我雙方情勢的估計,他決定采取“休兵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其弊” 的策略。于是引軍北向枸邑 (今陜西旬邑東北)。留馮愔、宗歆二將守栒邑,分兵攻上郡諸縣,征兵聚糧。不料馮愔、宗歆二人為爭權而互相攻擊,馮愔殺死宗歆,又反戈攻擊鄧禹。后來馮愔雖被黃防拘執,但鄧禹的軍隊卻因這次內哄而蒙受損失。次年春,赤眉軍因為缺糧,離開長安西向扶風(今陜西西部),鄧禹方率軍乘虛而入,進入長安。
兩漢之際,天下紛擾,鄧禹首先為劉秀建計,創帝王大業。又參與謀謨,舉薦賢才,率領士眾,攻城掠地,為光武帝劉秀平定冀州作出了貢獻。 既而受命平定河東, 西人關中, 雖壯志未遂,也為后來馮異平定關中奠定了基礎。作為一位深沉大度,“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的將帥,鄧禹為光武帝劉秀統一天下、創建帝業建立了巨大功勛。
上一篇:法家學說集大成者韓非
下一篇:清代名臣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