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暉舍己為人
東漢初年,河南南陽有個叫朱暉的人。他小時候父母就死了,一直住在外祖父家里,小朱暉從小讀書就很勤奮,為人善良厚道,講信義,性格正直剛烈。
在朱暉13歲這年,朝廷實行暴政,殘酷地剝削勞役廣大的窮苦百姓。各地農民因為不堪忍受,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政府的統治,其中有一些不良之輩也乘機出來興風作浪,搶劫、魚肉百姓,真可以說是胡作非為。
有一天,朱暉和外祖父家的人去外地躲避災難,走在半道上,突然聽到一陣喝令聲,抬頭一瞧,一群歹徒揮舞著明晃晃的鋼刀,攔住了他們。
一個滿臉橫肉的歹徒頭子惡狠狠地大聲喊道:“大家聽著,要想活命,統統給我留下買路錢!”
眾人嚇得直哆嗦,口中一面喊饒命,一面慌忙將手中提的、肩上挎的、背上背的行李包裹,都扔在地上。幾個與朱暉年齡一般大小的孩子,嚇得哇哇哭了起來,拼命將臉藏在渾身顫抖的媽媽懷里。
有幾個歹徒,看見逃難的人中夾雜著穿紅戴綠的年輕婦女,便色迷迷地盯住她們,發出一陣淫蕩的笑聲,喝道:“好漂亮的娘們,快把你們的衣服統統給老子脫下來!不然,可別怪我們不客氣!”
幾個年輕婦女驚嚇得叫出了聲,渾身顫抖得就像篩米糠。朱暉外祖父家的男人們一個個也嚇得趴在地上不敢動彈,連頭也不敢抬。
這時,朱暉手里緊握一把短劍,挺身向前,高聲說道:“你們要是貧困得生活不下去了,可以拿些財物去。要眾位大媽脫衣服,真是不知羞恥,跟流氓沒有什么區別!如果你們不聽,我今天就和你們拼了!”朱暉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兩道憤怒的火焰直射向這幫歹徒。
歹徒頭子一下被朱暉的英勇氣勢給鎮住了,愣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他沒想到一個孩子在明晃晃的鋼刀面前,竟然有如此大的膽量,心里暗暗敬佩。便笑著說:“小孩子,你真是一條好漢!我們這幫人今天服了你,快把劍收起來吧!”說完,便帶領他的同伙走了。
朱暉的父親朱岑,曾與光武帝劉秀在長安有一份同學的交情。劉秀做了皇帝后,聽說老同學已經離開了人世,非常傷感,便錄用已長大成人的朱暉當了衛士令,后來升任臨淮太守。朱暉從小養成的耿直脾性,做了官依然沒有改變。他辦事從不講情面,因此不為上司所容。
朱暉終于在官場呆不下去了,罷官后回到鄉間隱居,過著清貧儉樸的生活。
有一年,南陽一帶遇到特大旱災,河流干涸,田地龜裂,百姓種下的糧食顆粒無收。這時候,一些不法糧販乘機囤積糧食,使得糧價直往上漲。家鄉百姓紛紛攜妻帶子、離鄉背井,到外地去討飯流浪,餓死的窮苦百姓不計其數。
朱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多次跑到南陽府,要求懲辦不法糧販,動員富裕人家捐助糧食,幫助百姓度過災年。他自己率先以身作則,將家里所有的糧食都拿了出來,救濟貧苦的親戚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百姓。朱暉傾箱倒篋、舍己為人的義舉,受到了鄉親們的嘖嘖稱道,他們都夸朱暉是“助民度災的大救星。”
朱暉在鄉間種種地、讀讀書,過著相當清貧的生活,但他的為人卻很受人們的信任和尊敬。朱暉同縣人張堪,曾在京城的最高學府太學里見過朱暉,對他的人格很敬佩,處處以知心朋友的禮遇對待他,有一次對他說:“我的身體欠佳,恐怕活不了多久了。今天我想把愛妻托付給你,我死后請你多多照料她,拜托了!”
張堪當時很有名望,又是老前輩。朱暉聽了他的這番肺腑之言,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好,答應吧不妥;不答應更不妥。他只好舉了舉手。
不久,張堪果然死了。朱暉心里很難過。當他聽說張堪妻子生活十分貧困艱難的事之后,便親自去她家看望,給了她一大筆贍養費。
朱暉的小兒子朱頡對父親的行為感到很納悶,就問父親:“爸爸,您同張堪并不是老熟人,我長這么大也沒見您與他有過密的交往,您為什么要幫助救濟他的妻子呢? ”
朱暉慈祥地摸了摸小兒子的頭,動情地說:“孩子,我同張堪平時的確交往不多。可是,張堪生前很信任我,把我看成他的知心朋友,將妻子托付給我照料。當初我雖然沒有口頭答應下來,但心里還是答應了的。今天他的妻子生活有困難,我怎么能袖手不管呢?”
“您把那么多財物給了她,咱家的生活不是更貧困了嗎?”
朱暉回答道:“凡事應多想想別人的難處,對嗎?咱家的生活暫時貧困一些并不可怕,我們都有一雙手,能夠讓生活好起來的!”
朱頡聽后,連連點頭,表示理解了爸爸。
在鄉間,朱暉曾與同鄉人陳揖交過朋友,關系很親密。陳揖死后,留下一個遺腹子叫陳友。朱暉很可憐陳友,經常出錢資助他的生活、學習,還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念書。陳友沒有辜負朱暉對他的一片愛心,他學習勤奮刻苦,頭腦聰慧機敏,富有理想和志氣,很討朱暉的喜歡。
有一年,丞相桓虞擔任南陽太守,聽說朱暉心地善良,為人正直仗義,就慕名到他家來拜訪。
桓虞在朱暉家,見他的長子朱駢長得一表人才,待客接物彬彬有禮,又頗有學問,便對朱暉說;“郡里有個掾史官剛剛病故,需要有人補缺,我看大公子不錯,一定能勝任這個職務,我想召他去做這個官,您同意嗎?”
朱暉看了一眼自己的長子,客氣地推辭道:“我這孩子雖然讀了點書,但學問還不深,才智也一般,我擔心他不能勝任這個官職,還是另選能人吧。”
桓虞哈哈笑了幾聲,堅持說:“您太謙虛了!您培養出來的人,一定不會錯的!還是讓他去吧,郡里正需要人。”
朱暉想了一會兒,很鄭重地說:“太守如果真想選拔人才擔任掾史官的話,我看亡友陳揖的兒子陳友更合適。他有理想有志氣,又聰明過人,勤奮好學,比我兒子強多了。我推薦陳友怎樣?”
桓虞覺得朱暉說得很真誠,更加欽佩朱暉的人格了。他忍不住贊嘆說:“世上的人有誰不為自己兒孫的前途著想呢,沒想到您這么不徇私情,執正持平。果然名不虛傳,令人敬佩!好,那就錄用陳友了! ”
從這以后,朱暉舍己為他、仁愛待人的美名越傳越遠。
上一篇: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一篇: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