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生平簡介,波羅歷史評價,波羅怎么死的?
馬可·波羅(MarcoPolo,1254—1323),中世紀意大利的一位大旅行家。他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增進中西方人民的友誼上,起過重大作用。
公元十三世紀早期,蒙古統治者經過三次西征,在俄羅斯建立了金帳汗國,在中亞和小亞細亞建立了伊兒汗國。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以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西南,鄂爾渾河上游西岸)為中心,橫跨歐亞兩洲的大汗國。忽必烈在上都(原開平府,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蘭旗東約40華里的閃電河北岸)即位后,遷都到大都(今北京),新都成了當時的政治中心。蒙古統治者在他們管轄的地區內建立一套完整的驛站制度,凡持有蒙古大汗的圣旨金牌,就可以自由往來,通行無阻,一度中斷的中西交通,這時已得到恢復和發展,各國使臣、商人往來絡繹不絕。
中世紀由歐洲到我國主要通過地中海東部,而意大利正處于地中海的要沖,對東方貿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時地中海的局勢是,威尼斯城邦在十字軍第四次東侵以后,控制了地中海東部的貿易交通。威尼斯城邦和蒙古統治者的勢力范圍連接起來了。這種局面有助于使擅長國際貿易而馳名于世的威尼斯商人東行來到我國。馬可·波羅就生活于這個時代。他出生于威尼斯一個商人世家,在家庭的熏陶下,加上自己的努力,就達到了游歷中國的目的。
公元1260年,馬可·波羅父親尼古拉和叔父馬菲從事國際貿易,由君士坦丁堡輾轉來到布哈拉,在這兒遇到了旭烈兀汗派遣到元朝的使臣,相處多日,很是融洽。使者便邀請他們兄弟二人到中國。忽必烈見到這兩個威尼斯人大為高興,詢問了西方各國和羅馬教廷的情況以及治國、打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問題。波羅兄弟一一作答,元世祖十分滿意,就命人寫了國書,請他們送到羅馬教廷,要求教皇派遣一百個精通工藝的人來中國授藝和傳教,并囑咐他們到耶穌墓去取燈油,以作藥用。
1269年,波羅兄弟一行到達阿克城(在亞洲西部,是巴勒斯坦北部沿海城市),聽到教皇去世,感到使命難以完成。正在阿克城的教皇特使維斯康梯告訴他們,等到新教皇選出以后,可以履行這一使命。波羅兄弟便決定返回威尼斯家中去等候。到了家里,始得知尼古拉的妻子早已離開人世,遺下一個兒子馬可·波羅,已是一個十五歲的英俊少年了。
波羅兄弟在家住了兩年,新教皇仍沒有選出,覺得拖延的時間太長,需要到中國去復命。馬可·波羅是一個有作為的青年,聽父親的介紹,十分向往中國,就一同出發前往。他們先去維斯康梯處取得了證書,到耶路撒冷去索取了圣油,再往前走,行至刺牙思城,得知教皇專使已被選為教皇,改稱格利哥里十世,喜出望外,正打算去找他,正好新教皇也派人趕來,請他們回去商議。格利哥里即命牧師威廉和尼古拉斯兩人隨他們去見元世祖。五位使者又行至刺牙思,逢上巴比倫蘇丹邦多克達里率領阿拉伯大軍來侵犯亞美尼亞,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所不為。往來使者大都被殺害,兩位牧師大為驚恐,不敢前行,遂將一切證書、公文、禮品全部交給波羅三人,原道返回了。
波羅家族一行,在路上歷盡艱辛。馬可·波羅雖然年輕,缺乏長途旅行經驗,且在途中得了場大病。但他堅韌不拔,跟著叔父跋山涉水。他們穿過敘利亞,經過伊朗高原,越過帕米爾高原,取道新疆、甘肅,歷時三年半,終于在1275年5月到達上都。元世祖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召集文武百官開盛會相迎,設大宴洗塵。波羅三人詳述與教皇交涉情況和旅途經歷,呈上教皇格利哥里十世的書信和圣墓上的燈油。元世祖大加贊賞,并將馬可·波羅留在宮中任職。
馬可·波羅很快熟悉了元朝的朝廷禮儀,努力學習了四種語言(懂蒙古語、突厥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并熟悉了書法和戰略戰術。元世祖見他辦事認真,為人謹慎,便派他做欽差,到山西、陜西、四川、云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巡視。馬可·波羅看到前此出使各地的使臣回來,只知報告使命,其他方面問起來都瞠目結舌,元世祖責備他們說:“我很想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而你們卻一無所知?!瘪R可·波羅便在出使時注意收集各地的風俗民情,回來向世祖匯報。世祖和左右廷臣都贊不絕口,說馬可·波羅是一個大有出息的青年,因此大家都尊敬地稱他為“馬可·波羅閣下”。世祖日愈信任馬可·波羅,委任他做過三年揚州地方官,還委派他出使過外國,他到過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尼、爪哇、蘇門答臘等地。馬可·波羅還得到世祖允許,因私事外出旅行。
波羅家族三人在元朝宮廷供職十七年,時間長了,不免有思鄉之情。同時感到世祖年事已高,如果不趁他健在時回去,也許得不到優待和沿途的照應,因而多次委婉呈辭,要求西歸。世祖舍不得他們離去,勸告他們回去路途太艱辛,要冒生命的危險,對他們說,要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回去。
1286年,伊兒汗國阿魯渾汗(即旭烈兀的繼位人)的妻子卜魯罕去世,臨終留下遺囑,要求她的族人繼為王妃。阿魯渾汗特派三個精明的廷臣兀魯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為專使,攜帶大批扈從到元室求婚。忽必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選出卜魯罕族少女闊闊真為元室公主,準備遠嫁阿魯渾汗。這位少女年方十七,品貌超群,三位專使見了,無不稱贊。隨即準備行裝和隨從人員。在一次盛大的朝會中,專使和闊闊真一同向世祖辭行,仍由使者來的原道啟程。騎馬向前走了八個月,不意蒙古諸王互相攻伐,道路阻塞,只好中途折回。
這時,馬可·波羅剛好從東南亞一帶出使回來,向元世祖報告各國的情況和航行的經過。這個消息傳到了三位專使的耳朵里,他們心想,波羅三人都是意大利人,熟悉航海,不如改行海道,請他們同行,就跟波羅家族商量。波羅三人當然求之不得,就合計好,由三位專使和闊闊真出面,奏請世祖批準。世祖面有難色,而陸路又不通,折回來已兩年了,遲遲不能成行,只好答應。但要求波羅三人回意大利與家人團聚一段時間以后,仍然返回中國。于是給了他們圣旨金牌兩塊,大批賞賜以及隨行人員共六百余人的一切用品,還交給馬可·波羅國書多封,帶給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國王,預備了十四艘四桅、十二帆的大船,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有水手二百五十至二百六十人,帶著兩年吃用的糧食,于1291年趁冬季信風從福建泉州出發。
波羅家族受元世祖的重托,把闊闊真看作自己的子女,一路小心照料,公主也把他們當作親人看待,十分融洽。旅途之中,海上風云多變,波濤洶涌,艱苦異常,歷時兩年半才到達波斯。上船時隨從人員六百余人,加上水手共千余人。最后只剩下十八人,包括波羅家族三人,公主一人、專使一人、侍女一人和水手等人,其余或失事或病亡。
馬可·波羅一行登陸后,才知道阿魯渾汗已經去世,按當時蒙古傳統的風俗,把闊闊真許配給他的兒子合贊汗。波羅三人在此休息了九個月。他們動身返回威尼斯時,公主至為留戀,賜以金牌四面,以表心意,因此,馬可·波羅一行所過之地,受到熱情款待,常派有馬隊二百余護衛。
波羅三人在途中得知忽必烈逝世的消息,很是悲痛,同時也打消了重返中國故地的打算。1295年他們回到了闊別二十六年的故鄉威尼斯。馬可·波羅離家時才十七歲,回到家鄉已四十三歲了,真是“少年離家老大回”,“兒童相見不相識”。家人不讓他們進屋,馬可·波羅再三解釋,人們還是將信將疑,直到他們剪開蒙古長袍邊縫,取出藏在里面的各種各樣的中國奇珍異寶,擺在桌上,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這才使親朋、鄰里相信馬可·波羅三人的確是從中國游歷歸來,就請他們談中國見聞。馬可·波羅一說到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總是愛用“百萬”、“幾十個百萬”、“幾百個百萬”來形容,加上馬可·波羅帶回來的也是百萬錢財,因此大家也就叫他“馬可百萬”,稱他的家為“百萬宅”。
1298年,也就是馬可·波羅回故鄉后第三年,威尼斯和熱那亞這兩個意大利城邦,為了爭奪外貿市場,發生戰爭。當時熱那亞的艦隊圍攻威尼斯,馬可·波羅這個“百萬”富翁并不是守財奴,他慷慨解囊,把自己的財產捐獻了出來,裝備了一艘戰艦,親任艦長,奮勇抗戰。但終因后援不繼,受傷被俘,被投入熱那亞監獄。
山于馬可·波羅影響大、朋友多,熱那亞人不敢對他怎么樣。獄內外經常有人要馬可·波羅講述中國見聞。有一位難友魯思蒂謙,是一個小說家,精通法文,勸他寫書。馬可·波羅欣然同意。于是,由馬可·波羅口述,魯思蒂謙筆錄,寫成了一部“世界奇異書”——《馬可·波羅游記》。
1299年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個城邦議和,馬可·波羅獲釋,回到了威尼斯,娶妻成家。夫人名叫多娜達,生了三個女兒,名叫芳蒂娜、貝蕾拉和莫蕾達。此后馬可·波羅再也沒有外出遠游了。他于1324年1月逝世,享年七十歲。
一般所謂游記多半是一些游覽名山大川、鑒賞名勝古跡之作,而《馬可·波羅游記》則與此不同,它具有很大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它主要是一部關于中國的旅行記,也述及馬可·波羅一行往返中國途中經過的中亞、西亞和東南亞等地區許多國家的情況,特別是關于中國的部分,無異是一部元初社會情況的生動寫照。我國史書中沒有記載或沒有詳細記載的史實,《游記》卻有記載,因而是很珍貴的第一手材料。
全書分四卷。第一卷記述了馬可·波羅等人來中國的沿途見聞;第二卷記載了元朝初年的社會情況、宮廷秘聞、北京、揚州、杭州等歷史名城的繁榮景況。第三卷講了中國東南鄰邦的概況。第四卷介紹了蒙古諸汗之間的戰爭和亞洲北部的狀況。
游記講的我國和東方其他國家的情況,特別是關于中國的見聞,中國巨大的商業城市,高度發展的經濟、技術和文化,超出西方當時的發展水平(十三世紀西歐在文化上遠遠落后于東方),是許多西方人所想象不到的,因此,馬可·波羅被看作騙子、狂人。意大利的學生,甚至英國的學生都用“這簡直是馬可·波羅”比作騙局。相傳馬可·波羅臨終時,他的親友認為他生前撒下了彌天大謊,死后進不了天堂,勸他懺悔,否認他的游記,以拯救他的靈魂。馬可·波羅堅決拒絕,并鄭重聲明,他不僅沒有言過其實,還以記述不到一半為憾。
經過七百年來時間的考驗和世界各國學者對《馬可·波羅游記》的研究,已經弄清楚了馬可·波羅的記述有些是傳聞失實,有些是記憶不準,但絕大部分真實可信,有據可考。比如:在《馬可·波羅游記》中,有一章講忽必烈賜予他父叔圣旨金牌,上有文字寫道:“使者所過之地,必須供應其所需之物,如馬匹及供保護的人役之類?!鄙吓e馬可·波羅送闊闊真公主去波斯時,也兩次提到這種金牌。在河北出土的成吉思汗圣旨牌和其他元朝圓牌,就規定持有者可在旅途中享用官馬及其他多種特權,與馬可·波羅描繪的一致。
再如:《游記》提到,行在(杭州)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這里商業興盛,城中有一個大湖(即西湖),周圍達三十英里,風景優美。這些記述都可在《夢梁錄》等古籍中得到印證。在《夢梁錄》卷七“杭州”中就說:“高廟于紹興歲南渡,駐蹕于此,遂稱‘行在所’。”卷十六“鲞鋪”中說:“杭州城內外,戶口浩繁,州府廣闊,遇坊巷撟門及隱僻之處,俱有鋪席買賣?!薄昂汲侵?,有湖曰西湖?!薄昂車嗬?,自古迄今,號為絕景?!睂φ掌饋?,基本相同。
從上述的考古發掘和古籍記載可以證明,馬可·波羅并沒有言過其實。的確,如他臨終所說:“他在中國所見所聞,記述的還不到一半。”不說別的,就以我國的長城來說,是他從中亞進入我國境內以后途中可以見到的宏偉建筑,可是在《游記》中卻只字未提。又如,我國盛產茶葉和我國人的飲茶習慣,馬可·波羅曾旅經福建幾個產茶區,也沒有提及,足見馬可·波羅是一個誠實的旅行家。他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堅定不移的意志,使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識之士沖破了傳統觀念和宗教謬說,堅信了他的記述,從而擴大了對世界的認識。無庸諱言,游記中也有些荒誕落后的記載,那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馬可·波羅中國之行及其游記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大大地豐富了中世紀人們的地理知識。在1311年馬里諾薩努托的世界地圖中,新的地理資料多取自《馬可·波羅游記》,特別是1375年的加泰隆地圖,更是以它為主要參考書而繪制的,從而打破了宗教謬論和“天園地方”說,成為中世紀最有科學價值的地圖。以后的地圖,例如,1410年的博爾賈地圖,1442、1448年的利樂杜斯地圖,1459年的毛羅地圖,1538年的默凱特地圖,大都取材于《游記》。這是馬可·波羅對地理學上的重大貢獻。
《馬可·波羅游記》對十五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了很大促進作用,諸如葡萄牙的亨利、達·伽馬,意大利的哥倫布等許多航海家、旅行家讀了《游記》以后,憧憬中國、印度、日本等東方國家文明富庶,紛紛東來尋訪,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在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市哥倫布圖書館中所藏哥倫布的遺物中,就有一部拉丁文的《馬可·波羅游記》。哥倫布在書旁作了許多批注,足見他研讀之深。哥倫布曾在一次生命垂危時,對他的弟弟巴托米說過:“希望你能把這次航行繼續下去,一定要尋找一條通往中國的新航路。”此后,新航路的開辟、地理上的發現,從思想上來說,都多少受了馬可·波羅及其《游記》的影響。
馬可·波羅是給西方介紹中國的第一人。他通過游記和口述身傳,還把我國用煤、育蠶治絲、制鹽、造幣、使用紙幣和印刷術的情況、宮殿橋梁建筑藝術、城市規劃、市政管理、植樹造林的成就和經驗,我國做面條的方法甚至據說元朝宮廷作冰淇淋的秘方等等,向世界廣為傳播,盡管有個別夸張失實之處,但這部著作對中西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此后,西方在科學上技術上走在世界前列,馬可·波羅實有不可磨滅的啟蒙功績。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692.html
上一篇:波拿巴生平簡介,波拿巴歷史評價,波拿巴怎么死的?
下一篇:愛倫堡生平簡介,愛倫堡歷史評價,愛倫堡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