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政治家呂不韋的結局
戰(zhàn)國末年,翟陽大商人呂不韋到趙國國都邯鄲經(jīng)商,結識了在趙國當人質的秦昭王太子安國君的中子子楚。他馬上意識到,“此奇貨可居!”當時秦國已有一統(tǒng)天下的趨勢,呂不韋想,如果能幫子楚擺脫質子(指以公子身分為人質)的命運,登位稱王,就一定能達到攀龍附鳳,飛黃騰達的目的。于是,呂不韋便在子楚身上下了賭注。
首先,呂不韋對子楚游說道:“我能使你的門第高大起來。”子楚不信,呂不韋便說:“現(xiàn)在秦王老了,我聽說太子安國君寵愛的是華陽夫人,而只有華陽夫人能立嫡嗣,但他卻無子,一旦安國君接位,你久居外,便沒有希望爭當太子了。”呂不韋接著告訴子楚,他愿傾其家產(chǎn),游說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嗣。子楚便感激涕零,頓首許愿:果真如此,愿和你共同享有秦國,一場政治交易就這樣成交了。
而后,呂不韋以其特有行商經(jīng)驗和野心,投下千金的賭注,五百金送給子楚廣交賓客;五百金用來購置厚禮,游說華陽夫人。終于使子楚被立為嗣,在公元250年繼位,是為莊襄王。莊襄王即位后,遵前所約,拜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將河南洛陽十萬戶作他的封地。
呂不韋躋身要職后,招養(yǎng)賓客游士三千人,組織門客編寫《呂氏春秋》,利用奴隸經(jīng)營商業(yè)和從事手工業(yè)生產(chǎn),家中的奴隸多到萬人。呂不韋位高人眾,有錢又有勢,其權勢超過了以前秦國所有的宰相。呂不韋最初為寵絡控制子楚,曾向子楚獻姬,后來子楚和他的兒子秦王政先后當了秦王,呂不韋仍與這位與已有染的太后私通。待秦王政年歲稍長,呂不韋怕事情泄露,乃擇嫪毐自代。
呂不韋在政治上權傾內外,獨攬政事,又加上宮闈穢事,必然引起專政獨斷的秦王政的反感和二人的沖突。最后,呂不韋終因受繆毐發(fā)兵作亂一事牽連,被罷去丞相職位,遷居食邑河南后又被流放到蜀地,呂不韋害怕被殺,就在被流放的路上,喝鴆酒自殺了。
呂不韋的悲劇結局,乃是他投機取利的必然結果,從政圖利是他信奉的唯一觀念,并貫穿了他的整個政治生涯,并最終把自己推到了身敗名裂自殺身亡的地步。這一事實表明:“多行不義必自斃。”
上一篇:投放市場的不合格產(chǎn)品——明代前后七子復古文學的創(chuàng)作
下一篇:投機者必敗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