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員“早衰”現象
中國運動員的體育壽命相對比較短。翻開我國體育史,陳肖霞、江加良、古廣明、楊陽都是在黃金年齡時就早早“退役”了。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體育經費十分有限,而培養一名優秀運動員的代價又十分昂貴,所以有必要分析一下“早衰”現象,引為經驗教訓。
運動學告訴我們,運動員的運動生命與生理年齡、心理發育水平、體力、經驗以及技術等諸因素有關,也就是說,盡管運動員年齡逐漸增大,體力逐漸減退,但綜合水平不一定會下降。在體力并未下降太多的情況下,以純熟的技藝、豐富的經驗、穩定的心理是可以彌補其年齡缺陷并取得好成績的。許多歐美足球運動員的“長壽”就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運動員“早衰”現象除了體力下降外,還有許多其它原因。首先,運動員退役后的出路不好解決。許多運動員對未來憂心忡忡,都打算趁自已年輕時找一個可靠的歸宿。所以一旦新的職業有了著落,便馬上激流勇退,改行他就。第二,運動員訓練時缺乏科學性,一味強調大運動量,運動員傷痛纏身,縮短了運動壽命。第三,運動員文化素質低,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年齡一到,心理承受力也到極限了,于是自愿退役,過早結束運動生涯。
優秀運動員的“早衰”意味著一種浪費和損失,給中國體育事業帶來的是不良的后果。應當總結經驗,加以克服。
上一篇:中國足球賽中做交易禁而難止
下一篇:中國退出國際奧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