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秋風入夢來。
本詩寫于1192年農歷十一月,詩人六十八歲。在他六十四歲時,官拜軍器少監,由于他一再上書建議備戰、勵治,竟再次被免職,從此一直隱居山陰。盡管詩人深味“薄似紗”的世態人情,而他卻并未就此消沉下去,仍然以伏驥老馬自喻,時刻不忘馳騁疆場,殺敵報國,喊出“白頭書生未可輕,不死令君看太平”這一震撼山河的時代最強音。適值風雨大作,這種奮人心、破敵膽的豪情壯志,再次流露筆端,賦成這首小詩。
首句運用襯托的手法,表現了詩人報國忘身的高尚品質。遭貶后,詩人老邁多病,疲弱不堪,故曰“僵臥”。加上臥的又是“孤村”,愈顯悲涼寂寞。在這種境遇中,詩人的態度是“不自哀”,什么原因呢?“尚思為國戍輪臺”。“輪臺”西域地名,這里泛指北部邊疆。一個“思”字和一個“戍”字,就把詩人報國忘身的高尚品質表現出來,詩人的高大形象也隨之躍然紙上。
第三句緊扣標題,描寫雨夜情景:夜深了,狂風呼嘯猶如萬馬奔騰,急雨敲窗恰似戰鼓咚咚。“僵臥”床上的詩人傾聽著自然界奏出的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更加激起了報效祖國的萬丈豪情;當詩人遲遲入睡的時候,那大散關的秋風鐵馬,那冰雪覆蓋的祖國北疆的壯麗風光,那抗金志士的勃勃英姿,就一起涌入夢境。“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詩人的報國之情已經升華到夢寐以求的境界。詩句豪邁,意境壯闊,氣勢恢宏,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上一篇:《北風吹·明·于謙》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南園(其五)·唐·李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