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賈島
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賈島詩喜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并以五律見長。《宿山寺》就是這樣的五律詩。這首詩的前兩句極寫山寺所處的地理位置之高,第三、四兩句寫詩人在夜間仰望天空所見。詩人在作了以上描寫之后,緊接著是四句議論:“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意思說:由于山寺在山的最高點,來這里的游人也就很少了;由于山危松高,白鶴也不到這里來群集。一位八十歲的老僧,世間許多事情還未曾聽到過。寫出了山寺的寒苦冷寂。
王安石說過:“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我們能否因此就說“絕頂人來少”的原因是“險以遠”“非有志者不至”?連喜伴松柏的仙鶴也不愿到這里來群居?不能。從“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來看,詩人的立足點并不是說山寺有“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質怪游人因“險以遠”“非有志者不至”,而是說山寺過高過險、幾乎與世隔絕了并不好;不但游人少了,而且連白鶴也不愿飛來。從這點意義上講:“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很有點“曲高和寡”的哲理在內。同時,我們對此句又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詩中的“絕頂”和“高松”不僅寫山寺景色,也兼喻人品高潔,所以此句又可以作這樣的哲理闡述:品節高潔的人卓爾不群,不同凡響,但舉世不多。
上一篇:《子房·[明]顧炎武》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寄興·[宋]戴復古》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