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經·寡言》中外哲理詩賞析
隴山多飛鳥, 翱翔適其生。
鸚鵡夸能言, 樊籠苦拘縈。
鐘鼓懸太常, 考伐聲鏗鍧。
不叩而自鳴, 群謂之妖聲。
吉人以行重, 躁人以舌輕。
緬懷磨兜堅, 守口心怦怦。
此詩講“寡言”之利,多舌之害。
前四句以“隴山”眾鳥和鸚鵡對比,說明“能言”之禍。 “隴山”“飛鳥”眾多,個個翱翔其間,只只心適性愜。唯有鸚鵡因其舌軟能言,尤其能學人的語言,故而被“樊籠”拘禁。兩相比較,“能言”之禍可謂烈矣!
中四句以“鐘鼓”的叩而發聲與不叩自鳴相比較,說明自言之禍。“太常”,九卿之一,掌禮樂郊廟社稷事宜。“鐘鼓”是太常官署中必備的樂器。“考”、“伐”,俱為擊打。“鏗鍧(hong)”,鐘鼓相雜之聲。此四句言,擊打太常寺中懸掛的鐘鼓,傳來陣陣鏗鍧之聲;如果不擊打它,它也發聲的話,那么大家一定會認為它是妖物。
末四句結以慎言。“吉人”,即善人,賢人。“躁人”,性格急躁、多言之人。《易·系辭下》:“躁人之辭多”。 《疏》曰:“以其煩躁,故其辭多也。”“磨兜堅”,亦作“摩兜鞬”,謂慎言。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一《廣知》云:“鄧城西百余里有谷城,谷伯綏之國,城門有石人焉,刊其腹云: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疑此亦同太廟金人《緘口銘》。”此四句說,賢人看重的是如何做,性格急躁之人話特多,追想那讓人慎言的磨兜堅,謹守嘴巴,只有心跳而勿多言。
此詩講處世慎言之理。俗語云:禍從口出,言多有失,俱為一理。應當補充的是,并非言多一定有失,而是說,多言之中如果雜有有礙團結、意氣用事、泄露不應泄露之事的話,則“寡言”顯然是一劑良藥。總之,多言應不言不該言之言,“寡言”為不言不當言之言。
上一篇:《孟郊·寓言》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許景衡·寸碧亭》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