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青玉案》中外哲理詩賞析
元 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乾道六年,辛棄疾由建康府通判調任臨安做司農寺主簿京官。第二年,詞人觀看了當時金迷紙醉的元宵盛況,有感而發,寫了這首《青玉案》。這首詞描寫了京城滿城花燈、滿街游人、通宵歌舞的喧鬧景象,表現了作者不肯隨波逐流,附炎趨勢的孤高性格。
詞的上半闋寫元宵燈節盛況,含蓄地諷刺封建統治者偏安一方的窮奢極欲。開篇以“東風”起句,襯托出帝都氣象。描寫元夕,始終突出節日燈火。以花千樹、星如雨、玉壺、魚龍等,渲染出“夜市千燈照碧云”的光耀眩目、熱鬧非凡的景象。花千樹:形容燈火之多如千樹花開。唐人蘇味道有《觀燈》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星如雨:騰空的焰火猶如無數星星從天空飛落閃動。庾信《燈賦》有句:“風起則流星如雨。”寶馬雕車:指豪門貴族裝飾華美的車馬。這句是說,有錢人家的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滿街香氣四溢。鳳簫:簫的美稱。相傳簫史和弄玉這對善于吹簫的夫妻曾經住在鳳臺。又說用竹管制作的排簫長短參差,形狀很像鳳凰翅膀,故之。玉壺、魚龍:泛指不同形狀的燈。《武林舊事·元夕》載:“(元夕之燈)福州所進,則純如白玉,晃耀奪目,如清冰玉壺,爽徹心目。”隋朝薛道衡有詩道:“競夕魚負燈,徹夜龍銜燭。”在這里,燈火、人流、車馬、簫樂構成元夕盛況。在詞人筆下,這是南宋京都的假繁榮,是詞人對統治者“直把杭州作汴州”盡情游樂的莫大諷刺。
詞的上半闋極盡鋪墊渲染,下半闋則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本意。娥兒、雪柳:當時元宵婦女的頭飾。黃金縷:指燈下柳條。唐李商隱《謔柳》詩云:“已帶黃金縷,仍飛白玉花。”盈盈:脈脈含情的姿態。暗香:本指梅花,這里指美人香。這兩句是說,觀燈的女人們打扮得很漂亮,有說有笑地走了過去, 留下一縷縷幽香。
下面詞人筆鋒陡然一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千百度即無數次,形容作者尋尋覓覓,尋他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精神之專注。專看這一句,似乎尋找的希望很渺茫,但作者用“驀然”一轉,頓時出現轉機:“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闌珊指稀少冷落,這樣就與前面“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熱鬧景象作了鮮明的對比。詞人從前后迥然不同的對比中,充分地歌頌了“那人”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格。這種人格也正是詞人不遂波逐流、不慕榮華富貴的生動寫照。這里不僅寄托了詞人對統治者茍且偷安生活的不滿,也飽含著他懷念故都、報國無門、自甘寂寞的復雜感情。難怪梁啟超稱贊這首詞道:“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這首詞收尾的名句,現在常常用來形容鉆研學問和研究問題最后獲釋達到的某種從必然王國飛躍到自由王國的境界。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好體驗永遠屬于那些孜孜以求的人。
上一篇:《杜運燮·霧》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蓉子·青鳥》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