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馬丁·湖畔吟》中外哲理詩賞析
[就]這樣,我們被洶涌的波濤推向岸邊,
在茫茫不盡的夜里漂流一去不再復返,
在歲月的海洋里,難道我們
永遠不能有一天拋錨降帆?
湖呵,我朝思暮想地捱過了一年,
而今,你那狎昵的波瀾就在眼前,
可誰不伴我在這片孤石上相坐,
她在這石上留下的溫馨已變成一陣孤零。
去年,你也是這樣在崢嶸的山石下咆哮,
澎湃地撲打那斷腸的殘岸,
柔柔的風曾把你波濤的飛沫,
拋灑在她那令人愛慕的腳前。
那夜,你是否還記得?
我們沉沉地蕩著小舟,
在天底浪尖,遙遙飛出
有節奏地擊打你和諧的波濤的槳聲。
驀地,大地發出陌生的重音,
回聲響徹那迷人的湖畔,
連那湖上的波濤也在傾耳諦聽,
那親切的聲音吐出這樣的言語:
啊, 時光,停止你的飛馳,
吉日良辰停止你的奔騰,
讓我們把人生最美妙而
匆匆的歡樂仔細地品評。
人間有多少不幸的人向你乞求,
流吧,流吧,為了他們快快地流去,
把它們辛酸的歲月沖走,
且莫管那些幸福者對你的挽留。
在這甜蜜的夜我多想再多得一寸光陰,
可是光躲開我逃得無處[找]尋,
我對這夜乞求:放慢你的腳步吧,
黎明將使這良宵成為泡影。
愛吧,盡情地愛吧,
及時地享受這瞬息的光陰。
人沒有歇腳的港灣,時光茫無所終,
歲歲悠悠流淌,我們來去匆匆。
妒嫉的時光啊!難道這愛情
把纏綿的幸福傾瀉給我們的心醉時刻,
會象那不幸的歲月一樣,
迅速地遠遠飛離我們?
難道我們不能使它們留下一點痕跡,
一切永遠成為過去,一切卻消失干凈?
時光給于我們幸福,時光又把它們抹去,
再不把它們交還我們手中!
永恒,烏有,過去,黑洞洞的深淵,
你們要把吞沒的歲月變成什么?
講吧,你們是不是還把
搶走的這崇高的歡樂歸還給我們?
湖啊,沉默的峭壁,巖穴,郁郁的森林,
時光對你們寬宏使你們青春不老,
愿你們為我保留住這一夜,保留住這美麗的自然,
至少把它們保留在你們的記憶之中!
啊,美麗的湖,讓記憶留在你的安祥里,
留在你的風暴里,留在你微笑的山丘上,
留在這蒼郁的松柏上,留在你水波
中崢嶸的巨石上!
讓記憶留在習習的微風中,
留在你水畔互相唱合的濤聲中,
留在輝耀輕柔明媚的湖面上
那熠熠的星體中
愿嘆息的蘆葦,呻吟的微風,
你氤氳的空氣的輕香,
這一切聽到,看到、吸到的
都說:“他們曾經相愛!”
《湖畔吟》是《沉思集》中最著名的一首,是詩人為思戀情人米麗而作。1816年,詩人在薩瓦省布熱湖畔與查理夫人米麗邂逅。二人一見鐘情,泛舟湖上,共度了一個甜蜜的良宵。相約翌年此時舊地再會。不幸米麗重病未能赴約,并且不久與世長辭。詩人萬分悲慟,為此寫下一系列思念米麗的詩篇。該詩乃詩人1817年7月如期赴約來到布熱湖畔,不見米麗倩影,獨立湖畔,觸景生情之作。全詩16節64行,綿綿的情思和對人生的嗟嘆相交織,匯成了既感人肺腑又發人深思、情理并茂的情詩絕唱。
一首以浪漫主義激情抒發失卻愛情之苦的抒情詩,起筆并不直抒思戀之情,而把留戀逝去甜蜜愛情的感情,升華為對時光無情的抱怨,面對壯麗的山湖,一往深情又不無抱怨地質問道:“在歲月的海洋里,難道我們/永遠不能有一天拋錨降帆”,留駐在甜美良辰的港灣嗎?把流逝的時光帶走了自己的良辰佳日的思念和留戀,比作人生征途中永無停留之時的航船,情詩的起句,就把人的思緒引向了哲理的層次。接著,詩人用長達20多行的詩文,一詠三嘆地回憶著一幕幕短暫卻無比溫馨甜蜜的情愛場景,感嘆著“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情:寫到他如何苦苦地期盼相約佳日的到來,卻見不到心上人來而失望的悲痛;寫到昔日相依而坐,共賞湖景的遐意;寫到而今獨立湖畔,戲玩情人的狎昵之波濤依舊,相依而坐的山石依舊,但物是人非, “石上留下的溫馨已變成一陣孤零”,人去石空, “風景依稀似去年”,同來泛舟人何處?這怎能不使詩人淚灑湖畔,長歌當哭呢!詩人特別留戀那攜手泛舟的蜜情。面對布熱湖,他深情而殷切地在喚醒湖的回憶,你可曾記得“柔柔的風曾把你波濤的飛沫,/拋灑在她那令人愛慕的腳前。/那夜,你是否還記得?/我們沉沉的蕩著小舟,……有節奏地打擊你和諧的波濤的槳聲。”你可曾記得,回聲響徹整個湖畔,可是為了“傾耳諦聽”我們那兩顆甜蜜的心的共同呼喚,連波濤也停止了咆哮,我們“親切的聲音吐出這樣的言語:/啊,時光,停止你的飛馳,/吉日良辰停止你的奔騰,/讓我們把人生最美妙而/匆匆的歡樂仔細地品評(嘗)。”這是詩人心境最幸福、最滿意的歡唱,恰似浮士德追求一生,幻覺中的人間樂園終于到來時所歡呼的那樣:“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無奈,時光無情,匆匆流逝,一去不返,帶走了詩人這短暫而甜蜜瞬息,一切都成為不可重變的過去,空留一腔凄情。于是,詩人感慨萬千,從對愛情的思戀轉入哲理的沉思,縱談人生不可捉摸的苦與樂,悲與喜,跳出一己感情的藩籬,進入客觀的哲理思考,總結出處境不同對時空去留的祈愿不同的警句:時光啊,“人間有多少不幸的人向你乞求,/流吧,/流吧,/為了他們快快地流去,把它們辛酸的歲月沖走,/且莫管那些幸福者對你的挽留”。可是對于詩人來說:“在這甜蜜的夜我多想再多得一寸光陰,……我對這夜乞求,放慢你的腳步吧/黎明將使這良宵成為泡影。”這些精辟的詩文,表達了不同處境對時空乞求不同的客觀規律, 自然具有普遍意義。而在這里,卻是從哲理的層面上強化了詩人萬分珍惜與戀人幽會之良辰,恨不能讓此夜常駐的心情,深化了湖畔戀情。但時光的車輪在不停地轉動,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客觀規律。于是詩人就發出了驚人的“人沒有歇腳的港灣”的詠嘆,再次表達對無法挽回甜蜜時光的惋惜。但此句雖為流逝的良辰而發,卻成為法國流傳至今的警世名言。它告誡世人,時代的車輪不停地向前滾動,人必然也隨之律動,不可能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逝去年華, “人無歇腳的港灣”。因此,明智者定要把握現實,莫失機遇,中國也有“惜時捉今”,“一寸光陰一寸金”之說,這是人成大器關鍵之一。但是,這畢竟是一首愛情詩。詩人思緒千回百轉,終歸魂系情愛,視線從回憶、感慨又轉向現實,從“人非”轉向“物在”,把情思又寄于山湖之中。詩中說道,人生匆匆,好景不長,但時光似乎對山湖特別寬宏,讓它們青春常駐,歲歲依然故我。于是詩人便把大自然視為知已,把滿腔情思寄于山水,親切地呼喚“美麗的湖啊,讓記憶留在你的安祥里,/留在你風暴里”。同樣的拜托, 又叮嚀給山丘、松柏、水波和巨石。如此叮嚀,仍不盡意,又用整整一節詩,再而三地讓“習習的微風”, “互相唱合的濤聲”, “明媚的湖面”和“熠熠的星群”,都留駐著詩人良宵中美好的戀情。一句話,時空可變而美好的記憶永存。這懇切的乞求,深情的寄托,活現了詩人一顆如癡如醉的愛戀之心。詩的最后,激越的情愛達到了頂點,詩人又對“青春常駐”的大自然中的蘆葦、微風和空氣,乞求它們用自己的聽覺、視覺和嗅覺,共同佐證詩人最珍貴、感到最幸福和欣慰的一樁事實:那就是詩人和米麗“他們曾經相愛”;這真是詩人最后的希望,最后的慰藉,也是對米麗至誠至深愛情的最后呼喚!同時,又隱含著失去愛情的哭訴。總之長達64行的這首愛情詩,戀情思緒起伏多變,卻是一氣呵成,熾熱的感情貫注全篇。情思綿綿又激蕩奔放;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情中又引發出不少哲理。情與景,人與物, 內心世界的情感迸發與對外部世界深沉的理性思考,共同編織成一闕美妙而熾熱的愛情詩篇。意境生動形象,比喻貼切動人,既給人以審美的享受,又啟發人浮想聯翩,愛情詩卻總結出不少哲理名言。純潔真誠摯著的愛令人敬佩仰慕;告誡世人“人生沒有歇腳的港灣”的至理名言,提醒人要把握現實,惜時捉今,耐人尋味,詩在情感和理智上給我們提供了雙重的教益。
上一篇:《賈島·渡桑干》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阿赫瑪托娃·愛情》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