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死水》中外哲理詩賞析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 四
《死水》是聞一多的名篇。它的開頭:“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更是令人難忘的絕唱。誠然,《死水》一詩直接描寫的是某種生態環境。在詩人的筆下,死水的特點是一個“死”字,死到“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無可挽救,因而令人絕望。死水的污染情況是:破銅爛鐵銹蝕其中,剩菜殘羹油膩其上,處處滋生著霉菌、綠苔,時時有泛起的白沫、沉滓。在這樣一種惡臭的環境中,只有危害人類的花蚊得意洋洋地飛舞和青蛙頌揚死水的刺耳歌唱。面對這種死水世界,詩人恨到了極點,于是給死水作出結論:“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于是由恨而生出一個極端的念頭:“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然而,詩人寫《死水》僅僅是為了恨那一溝死水嗎?當然不是。詩人的摯友饒孟侃說, 《死水》這首詩是聞一多見北京西單二龍坑南端一死水溝有感而作。那么“感”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原來,詩人是以死水來象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丑惡和腐敗。
既然詩人是以死水來象征當時社會的丑惡和腐敗,這里就有兩個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第一,詩人為什么要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綠酒、珍珠這些美好的事物來比喻銅鐵的銹跡、剩菜殘羹的油膩、腐爛食物生出的霉菌和白沫?第二,詩人為什么不正面號召人們去改造死水,卻反而說“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這不是聽之任之,會使死水更死、更丑、更難聞、更加有害于人們的生存嗎?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們的回答有兩點:一是以揶揄的口吻達到諷刺的目的,增加詛咒的力量;二是可以激發讀者的豐富聯想。你想,在絕大多數人過著衣食難保的窮困生活時,哪些人才有剩菜殘羹可倒?哪些人才有羅綺綢緞可穿?哪些人才有美酒可飲?哪些人才有珍珠翡翠用以裝飾他們的豪華?大自然界的桃花、云霞雖美,餓漢與飽漢可會有同樣的感受?那些飽食終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難道不正是死水一般的黑暗社會里的渣滓嗎?
對于第二個問題,我們認為, “讓給丑惡來開墾”是反語,因為接下去的一句是:“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仔細品味一番,其中充滿詩人的憤慨。在人類語言中,正話反說,常常能起到“激將”的作用。詩人之所以用反語結束全詩,正是為了引起人們的深思,促人醒悟,從而激起人們對死水進行治理的愿望和行動。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使死水得到根治呢?宋代朱熹寫過一首題為《觀書有感》的詩,說是:“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于集詩人與學者于一身的聞一多來說,既然以“死水”為自己的詩命題,不會不想到朱熹詩中所提到的“活水”。因此,要把“死水”變活,關鍵就在于找到引來“活水”的源頭。不過詩人沒明說,詩貴含蓄,他為所有關心祖國前途命運的人留下了一道研究的課題。
上一篇:《陳敬容·森林在成長》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涅克拉索夫·母親》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