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原文與翻譯、賞析
貝朗瑞
因為我是個預言者,由于神圣的職責所在,
我敢向上帝詢問未來的時代。
為了懲罰大地上的君王,
舊世界里將有洪水泛濫。
離他們不遠,海水已經涌上沙灘,
它在怒吼、暴漲: “浪潮來了,主子們,你們看!”
我向他們這樣說:“你們看。”他們回答:“你在做夢。”
這些可憐的國王,(疊句) 都要葬身波瀾。
上帝,這些好國王替你干了些什么?
居然有人感謝許多國王所制訂的法律。
如果我們負著十分沉重的桎梏,
那是因為人民忘記了自己的權利。
但是潮水滾滾而來,
向這些過去如此享福的首領沖擊。
他們沒有這種聰明來為自己建造巨船。
這些可憐的國王,(疊句) 都要葬身波瀾。
誰向潮水說話?一個非洲的暴君,
他,含*的黑皮膚子孫,光著腳治國的人。
他說:“滾滾的波濤,你們一向服從我古遠的神明,
你們要讓我的收入增加一倍才行。”
于是這位好國王,在販賣人口的海盜身上,
征收一筆巨款,
他把他的百姓賣給我們,來生產白糖。
這些可憐的國王,(疊句)都要葬身波瀾。
亞洲的一個蘇丹喊道: “大家過來!
婦女、官員、太監、禁衛,
我要用你們血肉的身體建成海堤,
來擋住瘋狂的潮水。”
那些惶恐的禁衛都想逃出
那洋溢著歡樂和芬芳的宮闈,
他卻還在那里抽煙,打哈欠和砍人腦袋。
這些可憐的國王,(疊句) 都要葬身波瀾。
在我們的歐洲,這巨大的洪水已經到來,
大家想互相幫助也是徒然。
他們喊道: “上帝,請你來審判。”
上帝回答: “泅吧、泅吧,不要間斷。”
這些莊嚴的人物將要沉落在海底;
他們的寶座已經粉碎;
王冠上的金子已鑄成了錢幣。
這些可憐的國王,(疊句) 都要葬身波瀾。
這個海洋是什么呀,預言者!
世界各國的人民,這就是從饑餓中解放出來的我們。
我們更加有智慧,終于擊敗
那么多的無用的國君。
我們的長期醞釀的怒潮,
上帝用來淹沒了這些不肖的子孫。
隨后天空晴朗,浪也平靜下來。
這些可憐的國王,(疊句)都要葬身波瀾。
(沈寶基 譯)
【注釋】 含:《圣經·創世紀》記載,含是挪亞的第二個兒子, 黑人的祖先。
【賞析】 這首詩作于1848年二月革命前夕。詩人一開始就預言了人民革命的洪水必將暴發,“這些可憐的國王,都要葬身波瀾”。
隨后,詩人將矛頭直指舊世界的心臟,“許多國王所制訂的法律”,提醒人民,當他們感到“負著十分沉重的桎梏”時,不要忘記自己的權力。只要人民像洪水一樣一齊暴涌,歐洲的君王也將和非洲、亞洲的暴君一樣,終將為洪水吞沒,葬身波瀾。
最后詩人告訴人民,懲罰這些“不肖子孫”、“這些可憐的國王”,符合天意,上帝的回答是: “泅吧、泅吧,不要間斷”,洪水“就是饑餓中解放出來的我們”。
這首詩既簡單明快,又深刻凝重。它采用了最通俗的口語和人民群眾熟悉而喜聞樂見的詞句作為詩歌的表現形式,拋棄了生硬的說教和空泛的號召,而是擺出事實,讓人民大眾看看“國王的法律”,想想自己身上“沉重的桎梏”;看看非洲、亞洲暴君們的命運,想想歐洲君主的下場,使群眾眼明心亮,從而使詩歌具有了極強的感召力和戰斗力。
從“為人民而耕耘文學”的基點出發,在這首詩中,貝朗瑞還采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一方面詩人揭露了殘酷的現實,將矛頭直指歐洲君主,另一方面詩人也盡情地發揮出自己的想象,想到假如人民是洪水,那么這些可憐的國王“沒有這種聰明來為自己建造巨船”;想到遠方的非洲君主和亞洲君主的結局;甚至想到詢問上帝,想到人民和上帝的對話。所有這些,使得這首詩既明晰而又變化多姿,既獲得了現實意義又不喪失其藝術性,所以深受人民喜愛。
19世紀俄國大批評家別林斯基對貝朗瑞表示了他的敬意: “……貝朗瑞是法國詩壇之王,是詩歌的最鄭重、最自由的表現,”“政治在他那里是詩歌,詩歌——則是政治;生活在他那里是詩歌,詩歌——則是生活。”文學史家朗松曾說過:“一個作家永遠不是平庸的,當整個民族的靈魂能在他的言論里認得出自己,感覺到適意。”我們說,貝朗瑞正是這樣一位詩人。
上一篇:《沈園二首》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浪淘沙令》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