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①
海客談瀛洲②,煙濤微茫信難求③。
越人語天姥④,云霞明滅或可睹⑤。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⑥。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⑦。我欲因之夢吳越⑧,一夜飛度鏡湖月⑨。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⑩。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釋】
①李白:見《遠別離》。
②海客:浪跡海上之人。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
③微茫:隱約迷茫、模糊不清的樣子。信:實在。難求:難以尋訪。
④越:指今浙江一帶。
⑤明滅:時明時暗。
⑥拔:超越。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為天臺山的南門,土色皆赤。
⑦“天臺”二句: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四萬八千丈:形容天臺山很高,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并非實數。此:指天姥山。意為巍然高聳的天臺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⑧之:天姥山及其傳說。
⑨鏡湖:又名鑒湖,在今浙江紹興縣南。
⑩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縣南,曹娥江上游。
謝公:指謝靈運,南朝劉宋時期的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會稽。他游覽天姥山時曾在剡溪住過,所作《登臨海嶠》詩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
淥水:清水。
謝公屐:指謝靈運游山時穿的一種特制木鞋,鞋底下安著活動的鋸齒,上山時抽去前齒,下山時抽去后齒。
青云梯:形容高聳入云的山路。
半壁:半山腰。
天雞:《述異記》卷下:“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鳴。”
瞑:黃昏。
“熊咆”二句:可解為:熊咆龍吟,震蕩著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驚懼戰栗。也可解為:在這樣熊咆龍吟的山林中,人的心靈被震驚了。殷:充滿。
列缺:閃電。
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謂洞中別有天地。石扉:即石門。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青天。
金銀臺:神仙所居之處。《史記·封禪書》載:據到過蓬萊仙境的人說,那里“黃金銀為宮闕”。
“霓為衣”二句:屈原《九歌·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傅玄《吳楚歌》:“云為車兮風為馬”。
“虎鼓瑟”二句:猛虎彈瑟,鸞鳥挽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如麻:形容很多。
“惟覺”二句:夢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剛才夢中的煙霞美景都已消失。
君:指東魯友人。
“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養在青山上,欲遠行時就騎它去訪問名山。
【詩本事】
殷璠《河岳英靈集》收此詩題為《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后世版本或題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諸公》,或作《夢游天姥吟留別》,或作《別東魯諸公》。這首詩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寶三載(743),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么做,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縣東五十里,東接天臺山。傳說曾有登此山者聽到天姥(老婦)歌謠之聲,故名。
【賞評】
這是一首游仙詩。詩一開始先寫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天姥山聳立天外,直插云霄,是越東靈秀之地,據說登山的人可以聽到仙人天姥的悠揚歌聲。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有名的天臺山雖足有四萬八千丈之高,卻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它巍巍然似乎比五岳還更挺拔。流嵐霧靄,如夢如幻,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我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我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我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這里綠水蕩漾,凄清的猿猴鳴叫在谷中回蕩。穿上謝靈運當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云梯。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登臨到半壁,驀然抬頭,只見海日升空,遠處傳來天雞高唱,曙色似將而來。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栗,層巔為之驚動。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洞天福地于此出現。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群仙似乎列隊迎接我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炫目,光耀奪人!忽然間,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我在驚悸中返回現實,才發現自己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自古以來,萬事萬物都像這夢幻一樣倏忽即逝。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我怎能低首媚聲地去攀附權貴,使自己畢生不得歡顏呢?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歷代以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詩評選輯】
①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云: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
②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騷、樂府,至于太白,然后窮極筆力,優入圣城。昔人謂其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詠之使人飄揚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遠別離》等篇,以為雖子美不能道。蓋其才橫絕一世,故興會標舉,非學可及,正不必執此謂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矯離奇,不可方物,然因語而夢,因夢而悟,因悟而別,節次相生,絲毫不亂。
③清·應時《李詩緯》卷二:粘接變化見手腕之力。
④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二:陪起,令人迷。“我欲”以下正敘夢,愈唱愈高,愈出愈奇。“失向”句,收德。“世間”二句,入作意,因夢游推開,見世事皆成虛幻也;不如此則作詩之旨無歸宿。留別意只末后一點。韓《記夢》之本。
上一篇:《夢天》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次北固山下》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