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張九齡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②,竟夕起相思③。滅燭憐光滿④,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⑤。【注釋】
①張九齡:見《感遇十二首》(其一)。
②情人:親人。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致抱怨夜長。
③竟夕:一整夜。
④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
⑤“不堪”二句:月光雖可愛,卻不能抓一把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詩本事】
懷遠,就是懷念遠方的親人。這首詩寫身處異地的親人在同樣的時間里懷著同樣的情懷共看明月。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娓娓道來,親切感人,情深意永,細膩入微,歷來被人傳誦。
【賞評】
一輪皓月從海上冉冉升起,皎潔的月光灑落在云上,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海上,灑落在棋子般入眠的小舟上,灑落在岸上,灑落在千山萬水上,也灑落在遙如天涯多情人的身上。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這一切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此時此境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由于月光而懷遠,由于懷遠而苦思,又由于苦思而輾轉反側,多情人惱恨著漫漫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只好吹滅燭火,卻更覺月華如練。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夜已經深了,月似乎更明。寒意襲人,露水沾濕了衣裳。月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隨之而來就是尋夢之想,希望能盡快入眠,期望能在夢中與親人一見。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詩歌在這失望與希望的交織中戛然而止,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這首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句意境雄渾闊大,詩人將之上升為一種生命的感悟,成為千古佳句。
【詩評選輯】
①明·郭浚《增訂評注唐詩正聲》引郭云: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
②明·周珽、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云: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上一篇:《望岳》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杳杳寒山道》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