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陳子昂
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
曲直還今古,經過失是非。
這首詩是作者回家守孝期滿重返洛陽時所作。此次出蜀,心情郁悒,觸目生情,詩人頗有感慨。詩中說“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曲直還今古,經過失是非。”“前瞻”兩句是說乘漲行舟,船速極快,轉瞬之間江岸景致數變。由此,詩人產生聯想,認為世間的是非曲直,都會在時間面前成為陳跡,無論是多么輝煌的事業,都會消失在歲月的流逝之中。這一詩句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地變化,人事變遷,滄海桑田,舊的事物必然滅亡,新的事物不斷出現,社會和歷史正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向前發展。恩格斯說:“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反杜林論》)李白詩云:“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是以同一地點,場景前后時間里的反差,直接地表現事物變化的客觀實在,概括出興亡盛衰是歷史必然,也是事物發展的內部規律。劉禹錫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燕子未變表示極短的時間,以豪門之宅變成百姓之家的巨大反差,表現出新舊事物交替,物是人非的事實。蘇洞詩云:“每逢到處花開謝,轉覺人生萬事非”,是說花有開謝,人事亦有變遷,這是在同一時間概念里,由此一事聯想到彼一事,表現人生變化的客觀規律。“曲直還今古,經過失是非”里的“今古”、“經過”,也是時間概念,在不同的時間范疇里,曲直是非皆可?滅,甚至可以相互轉化。時間在變,事物也在變,人類社會正是在“變”中前進和發展。一切因循守舊、墨守陳規,躺在過去經驗或功勞上不思前進的做法,都是不符合辯證法的,都是應該拋棄的。
難道我們不應該從陳子昂的這首詩中得到這樣的啟發嗎?
上一篇:《一舸·[清]吳偉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上堂開示頌·[唐]黃蘗禪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