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遷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季布,楚人,司馬遷《史記·季布列傳》說他以“為氣任俠,有名于楚”。曾追隨項羽,與劉邦爭天下。漢文帝時,官河東太守。
秦末漢初,我國的商品經濟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貴金屬黃金登上了貨幣的寶座。憑借貨幣的魔力,一定量的黃金可以直接看成任何價值相當的商品。黃金百斤,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價值量。這里的“百”,并非確數100,而是一個極大的概數,因此,后代把這個諺語概括成成語時,是“千金一諾”或“一諾千金”。這樣一來,“得黃金百斤”,本身就意味著得到大量的商品,能極大地滿足得到它的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這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大幸福,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在楚人的心目中,得到季布的一句應答、一個承諾,遠比得黃金百斤要珍貴得多。事情十分明顯,能夠用黃金購得的只是商品,季布的一諾卻是任何數量的黃金都買不到的,是無價之寶,因為它不是商品。季布的一諾,體現的是當時社會倫理道德中的一種值得人人稱頌的規范。
司馬遷在《季布列傳》中說季布“為氣任俠,有名于楚”,不為權勢所屈,濟困扶危,說得到,做得到,所謂“言必信,行必果”,口心一致,言行一致。這是一種真誠的交友之道,季布具有這種品格,因而博得了楚人毫無保留的信賴。“一諾”只是季布真誠的交友之道的外部表現形式。
從創造諺語的楚人的角度看問題,這種真誠的交友之道是一種崇高的道德行為規范,不僅黃金百斤不能與它等價,就是千金也買不到。季布在跟隨項羽的時候,曾多次弄得劉邦狼狽不堪。劉邦當上皇帝以后,下令以千金的重價購求季布,并以“罪及三族”的嚴懲嚇唬藏匿季布者,但是楚人藏匿了他,魯人朱家為他當說客,通過滕公說服劉邦赦免了他。這些人置千金和“罪及三族”于不顧,說明了在他們看來,季布所具有的品格是千金買不到,“罪及三族”換不來的。這樣一來,從更高的層次看,這個諺語,表述了一種社會思想:以金錢作為維系朋友關系的紐帶是不可取的,唯有一顆真誠的心,才能贏得信賴,使友誼長存。
上一篇:《楊柳枝詞(其四)·[唐]白居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次韻蔡瞻明登中山·[宋]洪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