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許衡
南山已見霧昏昏,便合潛身不出門。
直到半途風雨橫,倉皇何處覓前村。
這是一首題畫詩,畫面內容是雨橫風狂之中,有一個人正在倉皇四顧地尋覓避雨之所。
首句“南山已見霧昏昏”,應當是詩人由畫中模糊迷茫的遠景中生出的臆象。本來,在一幅早已是雨橫風狂的畫面上,已不可能再現出下雨之前的山容霧態了,可是,詩人卻偏要這樣寫,把僅有的一個凝固的畫面,變成了多個流動的畫面,不但拓寬了詩境,而且突破了畫面約束,仿佛把題畫變為寫自己的親身經歷,這顯然比就畫題畫靈動活潑得多了。
南山已見昏昏霧氣,這是大雨將至的征兆。在這個時候,就應當躲在家中,不要往外走了。然而,由于經驗不足,或以為不會下雨,或以為能在下雨前趕到目的地,于是貿然出門了。誰知才走到半途,便狂風驟起,大雨傾盆,又前不挨村,后不著店,來不能來,去不能去,倉皇失措,四顧茫茫,能到哪里去尋一個躲避風雨的處所呢?到這個時候,后悔之情自會油然而生。這種后悔之情,從“直到”二字中暗暗地得到了表現,顯得凝煉簡省,含蓄有味。
本是題畫,詩人卻把時間的流動和情感的體驗自然地融入畫面,因而寫活了畫境。“便合潛身不出門”,本是“直到半途風雨橫”時的后悔心情,詩人卻將其提前,避免了平鋪直敘、一覽無余,而有錯綜逆倒、奇峰突出之妙。
無論就畫而言還是就詩而言,它們所表現的都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情景,但一經詩化,它就不僅有意趣而且有理趣。它仿佛在用一幅幅形象的畫面向人們演示這樣的道理:當你一發現危險的預兆時,就應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切不要視而不見,或存僥幸心理,否則,就會像半途橫遭風雨驟襲而無處躲避一樣狼狽不堪,那時,后悔也就沒用了。這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同人們常說的“船到江心補漏遲”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被表現得更完整、更具體罷了。首句可喻意為已看見危險征兆,第二句為應當采取的措施,第三句可喻意因為沒有采取措施而遇到險境,末句為身處險境而無可奈何的狼狽景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生活的哲理完全被融化在形象的畫面之中,成為詩趣的構成因素。讀者從藝術的角度可以見詩,從生活的角度可以見理,詩趣與理趣在這里得到了高度統一。
這首小詩還可以給我們另一種啟示:那就是世間萬事萬物,看起來雖極簡單平凡,但往往蘊含著極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我們用哲人的眼光去觀察和發現。
上一篇:《風雨·[先秦]《詩經·鄭風》》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飲酒(其八)·[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