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
日月隨天旋,疾遲與天謀。
寒暑自有常,不顧萬物求。
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眇眇上古歷,回環今幾周?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以俊健峭拔、善于說理、精于修辭見長?!都词铝住返仍娖H具哲理意味,充滿進取精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對宇宙、對人生的哲理思考,是對宇宙真理的探討,對生命情調的詠歌。
“日月隨天旋,疾遲與天謀。”詩一開頭就顯出了磅礴的氣勢,使人感到意境深闊,格調高昂。它所包含的哲理可以從兩方面來領會:一是這里的“旋”意味著世間一切事物都處于變化運動之中,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人由少而壯,由壯而老,都是在不停的“代謝”中,從而形成了“古今”。二是無論自然界或人類社會,其變化都是有規律的,“謀”在這里是“齊等”的意思,就是說日月的運行也要受整個宇宙運動規律的制約。這兩句是全詩的詩眼。
三、四兩句,借用自然景觀進一步抒發感慨,表述人生哲理,說明自然規律是不可違背的。當時劇烈的政治斗爭以及由此產生的頻繁的宦海沉浮,使詩人常常厭倦了對功名的追求,轉而注目于人生命運和價值,生死、窮達、盛衰,諸如此類的玄奧哲理的思辯。他不僅認為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有規律,并進而認為水災、旱災也有規律可尋。在駁斥保守派所稱熙寧七年旱災是由于新法觸怒上天的謬論時,王安石說:“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p>
如果我們深入思索這首詩的生活哲理,“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也可驚人耳目。試想,在無盡的時間之流和無限的宇宙空間中,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是渺小的“百代之過客”。但在這里詩人不是哀嘆人生有涯,生命短暫,而是要從自然生命現象中,反思人類的創造精神。這從后邊所抒發的豪邁而自信的情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證實。因為詩的結句更顯出詩人已經超越于具體的審美客體和一般的情感抒發,而翱翔于玄妙無窮的精神世界中。
總之,這首詩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上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宋代盛行窮究天理、物理、人心、人性的哲學思潮,它必然影響到當時的詩歌。在藝術構思上,作者打破了現實時空關系的局限,以跳躍幅度極大的審美意象構筑詩的意境。因而,不論從政治、社會、歷史的角度,還是從藝術創作和審美的角度,王安石的哲理詩都是值得認真閱讀和研究的。
上一篇:《南塔詩·[宋]蘇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卷阿(節選)·[先秦]《詩經·大雅》》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