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裴休
塵勞迥脫高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首詩可能是作者開啟示函之后所寫的贊美之辭。全詩寫人,然卻以梅花為喻,吟詠之間,蘊含超拔脫俗之意,在迥遠的意象中,寄寓著深刻的理趣。
前二句主要是講人,但講人不在于對人作表面性描寫,而注重于抓住其高風亮節之處,顯示其特點。“塵勞迥脫”一句,尤見真性。塵勞,意謂塵世勞碌,是凡俗生活的一種代稱。塵世辛勞,宦海沉浮,自然牽系不斷,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勾掛著一個人。唯其如此,這才形成了無數的平庸,同樣也造成了無數次的砥礪。一旦能掙脫凡俗之網,經得住風雨砥礪,那么必然會產生一種俯視人生的浩然宏闊之氣。這也就是作者所講的“迥脫”。迥,有渺遠高深之意,脫,是指從凡俗中尋求超越。這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它把現實的人生加以凝縮,加以升華,甚至形成了一種哲理性的抽象。因此,它在現實人生看來是異常高遠,難以企及的。可以說,這是一種人生概括,同時也是自然之屬性。因此,作者后兩句就借梅花為喻,通過物性作進一步的說明。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由人而及梅。作者在高度哲理性的抽象概括中,已經發現了人性與物性的共通之處,因而寫梅與寫人也就完全一致。就其內在的邏輯聯系來說,這兩句實是把前面已表現出的帶有普遍意義的理趣,在更加廣闊的自然中加以推演,同時也著重于突出歷經風霜砥礪的過程,與超妙馨香的結果的必然關系。梅花開放在隆冬臘月和料峭春寒之間,在一派冷酷肅殺的世界中,她一枝獨秀,是驕傲而又溫暖的使者,不僅給世界增添了生機,而且也展示著人生的希望,預報著明媚燦爛的春天。她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珍愛,就在于她能沖破寒冬,在百花尚且默默之時,呈現出自己的美,充實著人們冷寂空曠的心靈。這是她的奇絕之處。而就梅花本身來講,倘若不是她那傲霜斗雪的本性,能夠抵御寒流的侵襲,顯示出自己獨特的魅力,從而愈發添加了襲人的香氣,倘若她只是像春天里無數競相爭艷的奇葩秀枝,那么她也不會顯出自己不同于百花的個性。而這正是物性與人性的相契一致。
一首好的哲理詩,往往不僅在于要有理趣,而且還要有情趣。只有情和理的結合,才能夠體現出詩意的豐盈。此詩既有理,又不失其情。筆墨流灑之間,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歡悅和趣味的脫俗。尤其是后兩句情理畢至,耐人尋味,啟人心智。
上一篇:《三省·[宋]朱熹》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上李邕·[唐]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