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薛能
獨尋春色上高臺,三月皇州駕未回。
幾處松筠燒后死,誰家桃李亂中開。
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
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風雨幾時來?
薛能(?—880),字太拙,汾州人。生年不詳,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卒于許昌兵亂之中。曾任工部尚書和徐州節(jié)度使等。從詩題《漢南春望》看,此詩約作于任徐州節(jié)度使期間?!皾h南”,指今湖北宜城、襄陽一帶,與徐州相近。詩中表達了對于皇上的忠誠和希望朝政清明。
首聯(lián)二句,感嘆沒有機會回到京都長安。獨個兒為了欣賞春光而上了高臺;又是到了煙花三月的季節(jié)了,但是還沒有機會回到京都長安。春色,指春日風光?;手?,帝都。從“三月皇州”四字來看,這“春色”似乎主要指京都長安的風光。獨尋春色,就包含著眺望京都長安的意思在內(nèi)。一個“獨”字,也寫出了作者孤獨苦悶的心情。
頷聯(lián)二句,感嘆忠于皇上而得不到皇上的賞識。幾個地方的松竹都被火焚燒而死了,哪個地方的桃李還在兵荒馬亂之中盛開著。筠,原指竹外青皮,此指青竹。在作者任徐州節(jié)度使的那些年代里,農(nóng)民起義接連不斷。唐懿宗乾符元年(874),爆發(fā)了黃巢、王仙芝的起義。黃巢起義,規(guī)模愈來愈大,曾一度攻陷京都長安,直到唐懿宗中和四年(884)才平息?!皫滋幩审逕笏?,誰家桃李亂中開”二句,正是寫出了那種戰(zhàn)亂狀況。當然,從這兩句詩看來,作者是歧視農(nóng)民起義的,這是作者的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所致。同時,“幾處松筠燒后死”,還運用了介之推的典故。魏晉以后傳說,春秋時期的晉文公當國君之前,曾在國外流亡十九年,介之推始終跟隨著晉文公。流亡途中,有一次,晉文公幾天吃不上飯,介之推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給晉文公吃。晉文公當了國君之后,遍賞隨從人員,可偏偏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就隱居到綿上(在今山西介休縣)山中。不久,晉文公想起了介之推,感到十分后悔,想請介之推出山。但介之推不愿出山。于是晉文公就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放火燒山,想逼介之推出山。但介之推仍不愿出山,而被燒死山中。作者運用這一典故,表示即使在戰(zhàn)亂年間,即使得不到皇上的賞識,而對于皇上還像介之推那樣一片忠心。
頸聯(lián)二句,感嘆權奸玩法、假冒賢才。奸邪之臣,表面上好象是按法辦事,但他們玩法,實際搞的都是不合法的事;靠唱和來獲取才名的人,不是真正的人才。正因為如此,所以尾聯(lián)二句說“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風雨幾時來”,自古以來,浮云是喜歡遮蔽太陽的;而橫掃浮云、清洗天空的風雨幾時才來呢?浮云,比喻奸邪小人。白日,比喻君王?!案≡票伟兹铡保扔骶醣患樾靶∪怂杀?。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边@尾聯(lián)二句,是說希望朝政清明。
這首詩,用典、比喻都十分貼切。詩中雖含諷諫意義,但詩風卻顯得溫柔敦厚。全詩語言流暢,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嫻熟能力。
古語說:“莫喜無危道,雖平更陷人。”正因為道路艱危、坎坷,所以更能使行路之人提高警惕,不至陷入泥坑。從這首詩來看,作者雖然生活在戰(zhàn)亂年代,也看到了官場內(nèi)部的黑暗,但這些,更加強了他對于皇上的忠誠,更使他保持著清正的品格。從這個角度看,這首詩不也包含著“莫喜無危道,雖平更陷人”這一深刻哲理嗎?
上一篇:《水邊偶題·[唐]羅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江漢·[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