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蜀賈》鑒賞
蜀賈三人,皆賣藥于市。其一人專取良,計入以為出,不虛價亦不過取贏。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價之賤貴,惟買者之欲,而隨以其良不良應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賣,則賤其價,請益則益之不較,于是爭趨之,其門之限月一易,歲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趨稍緩,再期亦富。其專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郁離子見而嘆曰:“今之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縣之尹三,其一廉而不獲于上官,其去也無以僦舟,人皆笑以為癡。其一擇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稱其能賢。其一無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賓富民,則不待三年,舉而任諸綱紀之司,雖百姓亦稱其善,不亦怪哉!”
(《劉文成公集》)
這則寓言以三個賣藥商人的不同遭遇設喻,抨擊了當時官場的積弊: 貪污而討好上司者既發財又升官,清廉奉公者既貧困又遭撤職。
作者用對比手法,勾勒巴蜀三個商人的不同遭遇: 賣上等藥的人,“旦食而昏不足”,吃早無晚; 好藥差藥滲混賣的人,“再期亦富”,兩年就富了;專賣下等藥的人,“歲余而大富”,一年就大富了。市場上,誠實公道者貧困,虛假欺騙者發財,世道何其不公! 作者以此設喻,再將商人和官吏兩相類比,一針見血地指出: “今之為士者亦若是夫!”兩者極其相似! 作者假托昔日楚國三個縣令的褒貶之事,隱射當今官場的惡習: 奉公廉潔者貧窮且遭罷斥,貪污而巴結上司者發財升官。作者在“癡”與“賢”、“善”的鮮明對比中,對愚昧、污濁的世俗風氣作了生動有力的抨擊和辛辣尖刻的諷刺。末句“不亦怪哉”表達了作者極其強烈的憤世嫉俗之情。
上一篇:《清·陳淏子·蛺蝶》鑒賞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江淹·袁友人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