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梁啟超·新民說敘論》鑒賞
自世界初有人類以迄今日,國于環(huán)球上者何止千萬,問其巋然今存,能在五大洲地圖占一顏色者,幾何乎? 曰: 百十而已矣! 此百十 國中,其能屹然強(qiáng)立,有左右世界之力,將來可以戰(zhàn)勝于天演界者①,幾何乎?曰:四、五而已! 夫同是日月,同是山川,同是方趾②,同是圓顱③,而若者以興,若者以亡,若者以弱,若者以強(qiáng),則何以故? 或曰: 是在地利。然今之亞美利加猶古之亞美利加,而盎格魯索遜民族何以享其榮?古之羅馬猶今之羅馬,而拉丁民族何以墜其譽(yù)?或曰: 是在英雄。然非無亞歷山大而何以馬基頓今已成灰塵④?非無成吉思汗而何以蒙古幾不保殘喘?
嗚呼! 噫嘻! 吾知其由。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藏、筋脈、血輪也。未有四肢已斷,五藏已瘵⑤,筋脈已傷,血輪已涸,而身猶能存者,則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濁,而國猶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長生久視,則攝生之術(shù)不可不明; 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
(《飲冰室文集》)
本文是梁氏《新民說》一文的敘論部分,主要闡發(fā)振新國民的重大意義。作者首先指出這樣一個(gè)事實(shí): 自古以來,建立在地球上的國家千千萬萬,可是后來卻存者少而強(qiáng)者更稀。然后,就緊扣國家之興亡進(jìn)行其原因的探索。最后找出了問題的癥結(jié): 國家的興衰存亡,一不在地利,二不在英雄,完全取決于國民的素質(zhì),并且得出: “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的結(jié)論。
本文最顯著的特點(diǎn),就是問答以成文,比喻以達(dá)義。文章第一段在提出問題并進(jìn)行原因探索時(shí),或自問自答,或設(shè)問擬答,或反問無答; 問答結(jié)合,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深入; 既引人入勝,又發(fā)人深省,收到了很好的表達(dá)效果。第二段用四肢、五藏、筋脈、血輪之于身,比喻民之于國,此為一層; 用身之壞比喻國之亡,此為二層; 用“身之長生久視”比喻“國之安富尊榮”,用“攝生之術(shù)不可不明”比喻“新民之道不可不講”,此為三層。其喻意明了,形象生動貼切,把深刻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議論形象化,由此增強(qiáng)了文章的文學(xué)性和可讀性。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劉義慶·新亭對泣》鑒賞
下一篇:《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