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壽宸《朱陳村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清]吳壽宸
樂天曾賦朱陳村,我今更睹朱陳民。相違千載生苦晚,昔聞未信今見真。眾人且莫囂,聽我歌朱陳。我來正逢二月春,桑麻滿野青鋪棻。機梭軋軋響中屋,牛驢矻矻行平原。山深縣遠風氣古,女修織纴男鉏耘。兩姓締好傳世婚,罤弟甥舅情頗殷。有酒皆家釀,有肉皆圈豚。黃雞白菜各歡會,相要醉倒田家盆。年高似飲菊泉水,客至喜逢桃花源。不羨估客樂,豈肯丁從軍。死徒無出鄉,況乃生與存。我也暫行役,不久還鄉枌。青鞋布襪甘我貧,不信但看村中人。
《朱陳村歌》為吳壽宸模仿唐白居易《朱陳村》所作的擬樂府體詩作。詩歌以質樸流暢的語言描繪了朱陳村牧歌式的田園生活,反映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小農經濟生活的羨慕和渴望,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否定。全詩分作三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寫詩人昔聞朱陳村,今訪朱陳民;接下廿句為第二層,寫朱陳村見聞;最后四句為第三層,抒發了作者歸隱田園的愿望。
在詩人筆下,朱陳村是個山深縣遠,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式的地方。你看,這里幽深恬靜,風光秀美;桑麻遍野,綠樹成蔭;野花芬香,泉水叮咚,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這里戶戶機杼響,家家有余糧,無兵役之苦,無徭役之勞,男耕女織,悠然自得。這里世風古樸,民殷好客,黃雞白菜,美酒一卣,朝夕相聚,一醉方休,令人心悅神往,贊嘆不已。這里重禮講孝,敬老愛幼,斑白不負載,年高飲菊泉, (見庾信《謝滕王集序啟》:“南陽寶雉,幸足觀瞻;酈縣菊泉,差能延壽”)親親鄰睦,和善相處,世代通婚,情意殷殷。真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無怪乎詩人也要辭官歸隱,落戶朱陳。
處于乾隆時期的吳壽宸為什么要虛構一個桃源式的山村呢?其創作意圖何在呢?難道僅僅是效法孟子《梁惠王上》描述井田,曹操作《對酒歌》,陶潛寫《桃花源記》嗎?不,古往今來,抒發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歌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田園樂土,總是立足于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舉起一面美的鏡子,將社會上一切偽詐、黑暗、齷齪、污穢反射出來,從而達到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恰如列寧在《論托爾斯泰》一文所說:“托爾斯泰的空想學說正象許多空想學派一樣,是具有批判成份的?!币試@著朱陳村這個桃源式的山村所作的作品為例,便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了。唐白居易首作《朱陳村》一詩,撮要如下: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疑Y義邦,少小孤且貧?!瓡冃杏叙嚿?,夜寢無安魂。東西不暫住,來往若浮云。離亂失故鄉,骨肉多散分。……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一生苦如此,長羨村中民。”
顯而易見,白居易作此詩,是為了抒發江州之貶后的抑郁心情,批判混亂、污濁的中唐社會。后蜀著名畫家趙德元,根據白居易《朱陳村》詩,作《朱陳村嫁娶圖》,意在歌頌山區人民淳厚的風尚,抨擊分裂戰亂的時局和上下交爭利的世風。北宋大詩人蘇軾觀賞了趙德元的繪畫后,作題畫詩二首:
“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聞道一村唯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
“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租夜打門”。
蘇軾又從原畫宕開,結合北宋的社會現實,開拓出新意。詩人指出,縣吏日夜催錢逼租,使得邊遠的朱陳村也不得安寧,這景象那里還有一絲詩情畫意?公開對統治者提出詰難,表現了詩人為政寬簡,關心人民疾苦的政治立場。生活在乾隆年間的吳壽宸,面對著尖銳的民族矛盾,統治者血腥的鎮壓,自然沒有蘇軾的勇氣,不敢大膽地抨擊現實,只有使用白居易的手法,曲折地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批判 以朱陳村的富庶,襯托現實的貧困:以恬靜有序襯托了現實的紛雜混亂:以古樸敦厚的世風,襯托了現實的薄情寡義;以安貧樂道的哲學,襯托了現實的名利必爭;以親親鄰睦,襯托了現實的爾虞我詐??梢娮髡邔W習唐人的詩作,反映的還是清代的社會現實,還是以理想社會之美,去鞭笞現實社會之丑,從而達到對現實的否定,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從藝術上看,本詩既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又有強烈的真實感。這一方面是因為主題具有現實意義,另方面是作者始終注意把虛構與現實結合起來,產生了使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的藝術效果。朱陳村本是徐州豐縣的山村,白居易、趙德元、蘇軾都曾為之賦詩作畫,但這僅是傳聞,連作者也不相信。經過走訪才“今見真”由不信到相信,作作者拐了個彎,讀者自然也隨著繞了個彎。這種手法, 自然比直說要強得多了。但朱陳村畢竟是理想社會的化身,將其社會生活描寫得愈真實具體,愈合情合理,愈說明它只是一個優美、理想的田園樂土,作品也就愈有誘人的藝術魅力。這種宏觀虛構,微觀真實,以浪漫主義手法作框架,以細節的真實描寫作基石,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使人確信,虛幻的朱陳村是實有其地的人間勝境, “不信但看村中人”。
上一篇:陳恭尹《木棉花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楊柳枝(八首選六)》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