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門有萬里客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魏]曹植
門有萬里客,問君“何鄉人?”褰裳起從之,果得心所親。挽裳對我泣,太息前自陳: “本是朔方士,今為吳越民。行行將復行,去去適西秦。”
這首詩以詩中首句名篇,屬樂府詩《相和歌·瑟調曲》。本篇用的是樂府舊題。由于曹植在同其胞兄曹丕爭奪政權斗爭中完全失敗,備受打擊迫害,屢經貶爵徙封。這首詩就是寫他在仕途上奔走飄蕩的苦楚。
全詩共十句,前四句寫門前有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詩人問他:“你是什么地方的人?”而這位“萬里客”并沒立即回答詩人。相反,我們從下面“褰裳”兩句,可以體會到,這位“萬里客”避而不談,掉頭回去,因而不得不使詩人提起衣服的前裳,跟蹤追逐,詩人的這一行動,果然成功了,這位“萬里客”,使他從心底里感受到詩人就是他萬里尋覓的親人。這就曲折而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和“萬里客”思想感情漸趨融洽的過程。也反映出當時政治環境的險惡,如果所遇非人,稍有失言,便有殺身之禍。 《三國志·陳思王傳》云:“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植與諸侯并就國。監國謁者希指,奏植醉酒悖慢,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由此可知,曹植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嚴加監視。“褰裳起從之”就從側面形象地描繪出“萬里客”在這樣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欲言不敢言,欲接又不敢接近的矛盾心理。真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六兩句,深一層描寫“萬里客”,踏破鐵鞋,萬里逢知己的激動心情,他先是“挽裳對我泣,”然后,終于壓抑不住內心的悲憤,對知己的詩人“太息前自陳。”
最后四句,是寫“萬里客”對詩人的陳述: “本是朔方士,今為吳越民,行行將復行,去去適西秦。”這四句連寫三處地名。朔方(今內蒙古一代),吳(今江蘇和浙江一帶),西秦(今陜西和甘肅交界處)。以照應首句,大筆勾勒出萬里客的行程,中間插入“行行” “去去”兩個重疊詞,前者為平聲,后者為仄聲,平仄相間,使詩歌格律構成對仗,富有高低起伏的音樂美,寫出了“萬里客”行蹤匆匆,四處飄泊的痛苦。
總觀全詩,純是客觀的記敘。在賓主、虛實關系處理上也頗有匠心。“萬里客”在詩中是主,而“我”則為賓,詩人的筆墨主要集中在對四處飄泊“萬里客”的形象描寫上,而“我”則作為“賓”來映襯,沒有喧賓奪主。另外, “萬里客”四處飄零之告是實寫,而曹植自己因封地常常改換,奸佞小人監視而感到郁郁寡歡的精神痛苦,在詩中卻是虛寫。這種虛實相間的寫法,使詩含蓄而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陶凱《長平戈頭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