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都剌《百禽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元]薩都剌
漢密將軍開大府,門外紛紛客如雨。繁弦急管耳厭聞,要聽山中百禽語。購求走馬東海頭,海頭百禽聲啾啾。疾飛苦走亦不免,能言有色貽身憂。將軍縱使花作屋,不似山林有真樂。江南白苧細于絲,紫竹方籠作青幕。鸞鳳在野麟在郊,太平將軍胡不招?簫韶一奏白禽舞,玉帛萬國皆來朝。嗟嗟百鳥何足錄, 日食將軍太倉粟。色衰身死螻蟻分,不補將軍一臠肉。個中鸚鵡最能言,不說輿夫行路難。萬山雨暗“泥滑滑”, “不如歸去”聲亦干。 “行不得也,哥哥!”九關虎豹高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從題目看,薩都刺的這首《百禽歌》當是一首詠物詩。但細讀全詩,我們就會發現,這并非那種常見的狀物、摹聲的詠物詩,而是一首主題鮮明、形式自由的諷喻詩。它緊緊扣住人(統治階級)與物(各種鳥類)的關系,通過描寫漢密將軍對百禽的極度搜尋、玩賞,抨擊了統治階級奢侈荒靡的生活。
全詩從意思上可分為兩層。從開頭到“玉帛萬國皆來朝”為第一部分,寫求鳥。 “漢密將軍”借代元代統治階級。漢密將軍建起了將軍府,登門拜訪者如細雨一般連綿不斷。他對各類音樂已經厭倦了,想聽山林中各種鳥兒的叫聲。于是便派人騎馬趕到東海邊,那里果然有各種叫聲的鳥兒。于是捕鳥開始了:那些飛得快的、跑得遠的也未能幸免,那些歌聲動聽、羽毛漂亮的反倒招致禍患。百鳥捕來,將軍仍不滿意。因為即使把它們放在自己花團錦簇的宮殿,也還是不如山林間有自然野趣。于是派人找來江南出產的比絲還要細的白苧,用它和紫竹為鳥兒作籠子。13——16句,詩人以幻覺來針貶時政,諷刺只求百鳥、不求賢才、玩物喪志的統治階級。 “鸞風”、“麟”比喻有才德的人物。賢才志士尚在野外隱居,將軍為何不把它們招來獻計獻策呢?如果圣明時代的樂曲演奏起來,百獸起舞,各國使節帶著玉帛來朝見,這該是多么美妙呵!
從“嗟嗟百鳥何足錄”到結束,寫百鳥無用。詩人認為:唧唧亂叫的鳥兒懂什么國家大事呢,只不過把將軍從國家倉庫中領得的糧食吃掉罷了!鳥兒壽終正寢后,只能被螻蟻分吃,將軍不會吃一點點的。鳥兒真無用呵!鸚鵡最喜辭令,卻并不苦訴將軍“轎夫行路難”一事。倒是竹雞、杜鵑、鷓鴣有點警世作用。當山上下雨時,竹雞大叫“泥滑滑”,杜鵑啼鳴“不如歸去”。對天上虎豹、坎坷山路,鷓鴣會大叫:“行不得也,哥哥!”
這首詩的突出特點是敘事完整,在短短幾十行詩句中敘述一個有頭有尾且夾議夾敘的故事,可見藝術的包容量極大。這也得力于詩人藝術上的精心構思與選材。如一開始寫登門拜訪的客人很多。想來談的話題也會十分廣泛,但詩人完全略去,一下子跳躍到將軍想聽鳥叫的愿望上來,節省了不少筆墨。
這首詩很好地繼承了樂府詩”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具有強烈的批評精神。和唐代白居易的新樂府相比較的話,我則認為這首《百禽歌》在寫法上更加靈活一些。如,白居易的新樂府皆為“卒章顯其志”,而薩都刺在詩的中間,就開始迫不及待地“顯其志”了。 “鸞風在野麟在郊,太平將軍胡不招?” “胡”,為什么。這里,詩人不是在感嘆,而是在質問:你為什么不把賢才請進宮來,使他們為國家出力呢?語氣直率,感情濃烈。
《百禽歌》藝術上多采用白描手法,風格樸素無華,明白如話。
上一篇:李東陽《白馬河》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楊維楨《皇媧補天謠》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