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山坡羊 嘆世(二十六首選八)·其二十六
紅塵千丈,風波一樣,利名人一似風魔障。恰余杭,又敦煌,云南蜀海黃茅瘴。暮宿曉行一世妝:錢,金數兩;名,紙半張!
作者一落筆,就用兩個對偶句,展示出熙熙攘攘的人世處處都有風波的社會圖景。“紅塵”,喻指熱鬧繁華之地,“風波”,喻指動蕩不安或患難。“千丈”極言熱鬧到喧囂的地步; “一樣”,則極言處處都隱伏著變端和患難。這兩句緊相對照,把貌似烈烈轟轟、實際寸步難行的社會險象勾勒了出來。既然世途艱險,平地風波,那些追名逐利之人卻熱衷其中,如蠅逐臭,他們一個個可不正像是中了邪、發了瘋么? “利名人一似風魔障”,因此就噴涌而出了。“一似”,都像。“魔障”,佛家語,指障害修道而言。“風魔障”,猶如俗話的“中了邪”。作者那種憤世嫉俗、鄙視名利之情,已經在這起筆三句中洶涌著,奔突著。
緊承總寫世態可嘆之意,接著進一步分寫“利名人一似風魔障”的情景:“恰余杭,又敦煌,云南蜀海黃茅瘴。”“恰”,正; “黃茅瘴”,代指南方邊遠之地,《投荒記》云: “南方六七月(按: 《番禺雜編》謂“八九月”),芒茅黃枯時瘴大發,土人呼為黃茅瘴。”據說南方亞熱帶山林中的空氣,是瘴癘的根源。作者在這三句中,沒用一個動詞,只列舉一系列的地名或帶有地方色彩的特殊景象,卻讓讀者在這句短音促的曲詞里,仿佛看到了那些“利名人”一時混跡于東南經濟繁榮區的杭州,一時奔波到西北交通門戶的敦煌,一時趨赴于云南、四川,一時漂泊于沿海、南疆,這真是為了追名逐利、疲于奔命了。其中宦海浮沉,世途艱險,與上文“風波一樣”緊相照應;一個“恰”字,一個“又”字,則把兩個互不相關的地方巧妙地勾連起來,并且非常傳神地渲染出了“利名人”不遑暇息得近乎瘋魔的狀態。作者的諷刺和慨嘆,也正暗寓其中了。
如果說以上三句,是從地理角度分寫“利名人一似風魔障”的可笑亦復可嘆的形跡的話,那么,結尾三句則從時間角度分寫其可悲亦復可憐的所得。“暮宿曉行一世妝”既將“利名人”的到處奔波總攬一筆,又開啟下文。他們起五更,睡半夜,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這就是“利名人”一輩子的妝點啊!作者把“利名人”辛苦鉆營的情形用這一句話概括,大有喝醒“利名人”美夢之意,所以緊接著用“錢,金數兩;名,紙半張!”進一步點明:一世拼命南跑北顛,所得無非蠅頭名利,這值得嗎? “金數兩”極言“錢”之少,“紙半張”極言“名”之微。“金”代物質財富,“紙”代封賞詔書。“數”、“半”均夸張其微不足道。“錢”與“名”不是“利名人”趨之若鶩的追求對象嗎?到頭來不過如此。作者嘆世警戒之意,至此已表達得入木三分了。
上一篇:中呂·山坡羊嘆世(二十六首選八)·其二十|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北雙調·新水令秋江送別——贈魯淵、劉亮·施耐庵|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