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 崔張十六事·一、普救姻緣
西洛客說姻緣,普救寺尋方便。佳人才子,一見情牽。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門掩梨花閑庭院,粉墻兒高似青天。顛不剌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罕見,引動人意馬心猿。
張生、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自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 (又名《會真記》)問世以來,為歷代文人所吟詠傳誦。《崔張十六事》以16首[普天樂]曲牌寫西廂記故事,見于《樂府群珠》,題關漢卿作。曲中多引用王實甫《西廂記》原詞,近似詩中的集句。
“普救姻緣”寫張生、崔鶯鶯佛殿相遇事,相當于王實甫雜劇《西廂記》第一本的楔子和第一折,是整個西廂故事的開端。
“西洛客說姻緣,普救寺尋方便”,說明故事的由來是從張生赴京趕考路過蒲州瞻仰普救寺引發出來的。張生向小僧法聰講明聞聽普救寺幽雅清爽,一來瞻仰佛像,二來拜謁長老的意圖,煩請他行個方便,允許他寺中游覽一番。“佳人才子,一見情牽”,寫張生、崔鶯鶯佛殿乍逢,便一見鐘情。“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寫張生見到崔鶯鶯時驚喜羨艷、神魂蕩漾的情態。用一個“餓”字、一個“饞”字,寫盡張生愛慕、眷戀之情,目瞪口呆、饞涎欲滴,活畫出一個“癡情種”的形象。崔鶯鶯是一位美麗漂亮的少女,寫張生的觀感反應,讓讀者從這種反應中去想象這位美人的嬌媚動人。這種寫法是很高明的。不僅寫出了張生的驚喜、羨艷,而且也反襯出了鶯鶯的美麗。
“門掩梨花閑庭院,粉墻兒高似青天”,寫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普救寺西廂院外景。這里是從張生眼中看西廂,不是一般的純客觀的景物描寫。眼看著神仙觀音般的鶯鶯在紅娘催促下匆匆而去,驚呆了的張生不勝惋惜。院門深掩,墻高似天,成了他不可逾越的礙物,可謂“望墻興嘆”。“粉墻兒高似青天”,從一位文弱書生口中道出,是再貼切不過的。“顛不剌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罕見”,是張生對鶯鶯的贊美。這種贊美是從與千萬個美人的比較中得出的。“可喜娘”,即可愛的女子。“顛不剌”,是宋元時的方言俗語。顛,有輕佻、風流的意思;不剌,是方言的語助詞。這里大約是指風流女子的意思。“引動人意馬心猿”,張生被崔鶯鶯的美麗動人引逗得心煩意亂、坐臥不安了。此處以張生自解自嘲口吻寫出,更顯得饒有情趣。
上一篇:黃鐘·節節高題洞庭鹿角廟壁·盧摯|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七、母親變卦·|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