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蟾宮曲(四首)·三
梧桐一葉初凋菊綻東籬,佳節登高。金風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滿目黃花衰草,一川紅葉飄飄。秋景蕭蕭,賞菊陶潛,散誕逍遙。
第三支曲詠秋。“梧桐一葉初凋”,取“一葉知秋”之意,點明秋至。“菊綻東籬”,從陶淵明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化出。陶淵明愛菊,故于東籬之下栽種菊花,而作者所居的“東籬”之下也有菊花綻開,那么作者對菊花的感情不問可知。見“梧桐一葉初凋”,就立即發現“東籬”之菊開,作者對菊花的關心之殷、觀察之勤、盼望之切,流露無遺。“佳節登高”承“菊綻東籬”而來。“佳節”,指九月九日重陽節,根據傳統習俗,這一日要外出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佳節登高”是全曲的骨干句,如果給這支詠秋曲加一個標題的話,那就是“重九登高”。下面五句即寫登高后的所聞所見。“金風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是所聞。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之感;南飛的大雁,給人以失落之感;絮絮叨叨似在商量遷居的蟋蟀,給人以凄惶之感。
這支詠秋曲,在藝術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使用了代字:以“金風”代秋風,以“寒雁”代秋雁,以“黃花”代菊花,以“紅葉”代楓葉。代字手法的運用,不僅避免了文字的重復,使語言顯得豐富多彩,而且顯示了形象的色感與觸感,更加容易引起讀者的想象和聯想。
上一篇:雙調·胡十八(七首)·一·|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大石調·初生月兒(四首)·三·|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