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歌三首》言情贈友詩歌
朱日光素冰①,黃華映白雪②,
折梅待佳人,共迎陽春月。
階上香入懷,庭中花照眼,
春心郁如此,情來不可限③。
吹漏不可停④,斷弦當(dāng)更續(xù),
俱作雙思引⑤,共奏同心曲。
這是一支少女懷春、男女相戀的情歌。
第一首寫的是少女翹首待佳人的情景。開頭兩句是即景起興。“朱日光素冰,黃華映白雪”,展現(xiàn)的應(yīng)當(dāng)是一個大雪初晴的春日黃昏的綺麗景色。你看,一輪即將落山的“朱日”,以它深紅色的光芒透射著懸掛于房檐上的冰凌,明潔、晶瑩,閃動著五光十色; 門外的塄塄坎坎上,爛漫著一道道、一簇簇迎春花,暗香浮動,芳氣襲人,與銀妝素裹般的皚皚白雪相輝映,清淡、素凈,自然、和諧,好一幅嫵媚多姿的“早春夕陽圖”! 顯然,這是一個“乍暖還寒時候”,“黃華”攜帶著“春姑娘”蒞臨的消息,然而,“素冰”、“白雪”還散放著殘冬余寒。可是,我們的女主人公卻已按捺不住一顆勃勃躍動的春心,老早就和自己的情侶“人約黃昏后” 了。可不,這會兒她已先他而至,頗有深意地折下一枝梅花(“花開堪折直須折”啊) ,看著,嗅著,拈弄著,焦急地等待著“佳人”的到來。她期盼著與他早早相會,“共迎陽春月”,心里充滿了渴望,充滿了遐想……
第二首寫女主人公在“佳人”將至未至的當(dāng)兒那種甜蜜而焦切的心情。她站在廊前的“階上”望眼欲穿,恨時間過得太慢。手中的臘梅花與附近的迎春花的香氣,一陣陣撲鼻而來,拂蕩著春懷; 庭院里的各色春花,在夕陽的映照下分外妖嬈,迷亂人眼; 那枝枝葉葉,相擠相挨,相偎相依,撩撥著人意。“‘情’眼看花花不語”! 頓時,一種受到冷落似的委屈,一股愛無所歸的惆悵,困擾住了她,使她焦躁、煩亂,郁悶?zāi)? 然而,她是相信她的情人的,她判定他不會像這些春花似的對自己不理不睬,更不會負(fù)約失期,辜負(fù)她的一片癡情。于是,又一陣春潮涌動,目馳神搖,“情來不可限”,思郎心愈迫!
第三首是寫她與“佳人”相會在花前月下,極盡綢繆。凡有生活經(jīng)驗的人,都明白“期待恨時長,相聚苦時短”的道理,情人的期會就更是如此了。我們的女主人公的思念、期盼與等待是那樣的苦,一旦情人來到面前,她怎么會不以百倍的歡愛來尋求補償呢?然而,星移斗轉(zhuǎn),時不我待,“吹漏不可停”,相會難為久。不難想象,這時的她,最痛恨的大概是時間的流逝,而最希望的恐怕莫過于光陰的停駐了吧?正如《讀曲歌》 所吟唱的那樣: “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冥不復(fù)曙,一年都一曉。”一想到“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 ( 《子夜歌》 )這個煩惱的問題,他們更是卿卿我我、難舍難分了。于是,她和他爭相表白心跡,信誓旦旦,各自海誓山盟,以堅永約,“斷弦當(dāng)更續(xù)”,相會待來日。于是,情話連連,汩汩不絕; 愛意頻頻,綿綿無盡,異曲同工,“俱作雙思引”; 靈犀相通,“共奏同心曲”——花好月圓,繾綣何似!
《春歌三首》 的女主人公比起 《牡丹亭》 中的杜麗娘來,那是再幸運不過的了。杜麗娘作為大家閨秀(南安太守的千金小姐) ,在情竇初開之際,面對大好春光只能惋惜: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進而發(fā)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哀嘆。她無緣消受現(xiàn)實的幸福,只能在夢境里與意中人幽會,而最終死于對愛情的徒然渴望,演出青春的悲劇。而 《春歌三首》 中的這位小家碧玉,卻唱出了期待、焦思、歡會這樣一支美滿而又完整的青春進行曲、愛情三部曲,各盡其情,如愿以償,真要讓千年之后的杜麗娘以及古往今來那些不可勝計的癡男怨女們妒煞、羨煞!
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說過: “一切景語皆情語。” 《春歌三首》 色調(diào)明麗,寫景如繪。開首兩句中的“朱”、“素”、“黃”、“白”,“濃妝淡抹總相宜”,既繪制出初春特有的景色,又傳達出主人公獨具的性情: 純潔、真率,天趣盎然。第二首中的“香入懷”、“花照眼”,更是寓情于景,水乳交融,人物感情得以推進,作品主旨得以深化。這首詩的另一特點是富有含蓄美。詩作所寫,乃屬男女幽會的香艷內(nèi)容,然而詩人卻能巧妙地離實就虛,筆不涉穢。女主人公分明已經(jīng)“情來不可限”了,歡會的熱烈可想而知,很容易寫得如同 《西廂》 、《牡丹》 一樣直露; 可是,詩人卻用“俱作雙思引,共奏同心曲”這樣的含蓄之辭輕輕一點,避俗從雅,使詩作的格調(diào)為之一高,“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提高了它的審美價值。
注釋
①朱日光素冰: 朱日,紅日。光,用如動詞,照耀。素冰,白冰。古時常以“素冰”喻素心,即純樸、真潔的心靈。②黃華: “華”同“花”。這里指迎春花。③限: 阻止,抑制。④吹漏: 漏,即“漏壺”,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儀器。吹漏,就是滴漏。⑤俱作雙思引: 這一句承“斷弦當(dāng)更續(xù)”而來。“雙思”語義雙關(guān): 一方面含有兩相思念的意思; 另一方面,“思”諧“絲”音,兼指琴弦。引,拉弓。
上一篇:《悼亡》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燕歌行·(其一)》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