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情寄子安》言情贈友詩歌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銷遠澗憐清韻,雪遠寒峰想玉姿。
莫聽凡歌春病酒,休招閑客夜貪棋。
如松匪石盟長在,比翼連襟會肯遲。
雖恨獨行冬盡日,終期相見月圓時。
別君何物堪持贈? 淚落晴光一首詩。
這是一位被妒遭棄的女子用七言排律的形式寫給前夫的“兩地書”。既是相思篇,又是苦戀章。單看詩題,已覺情溢意濃。“春情”,女子之懷春也,又稱“春心”。時值春日,春情難抑,玄機這位多情的才女于孤獨無依、離愁難遣之時,懷念前夫,不忘舊情,含淚揮毫寫下了這首纏綿悲凄的懷人之作。題中的“子安”即補闕李億。據《唐才子傳》 云,魚玄機“及笄”之年即為其侍寵,“夫人妒不能容”,她才出家做了女道士。可見“愛衰下山” (見孫克憲 《北夢瑣言》 ) 之說并不確切,她是被妒而遭棄的。在此之前,李億對她寵愛殊深,情意甚篤。這給她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致使她在離家之后還戀情依依。從這首詩中即可窺見其往日之恩愛。
剛一落筆,詩人便毫不掩飾、如泣如訴地向心上人傾吐自己的相思之情。“山路欹斜石磴危”,從山路難行寫起,然后筆鋒一轉: “不愁行苦苦相思。”原來她先寫“行路難”是為了突出“相思苦”。這里不僅使用了襯托手法,而且通過句內頂真更加強了相思苦況的表達。于是,“苦相思”就成為貫穿全詩的感情線索和結構樞紐。
接著詩人緊扣“相思”二字,從眼前之景寫起,直抒胸臆。春回大地,冰消雪化,這本來是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可是,在多情善感的詩人眼中,卻蘊含著無限情韻。“冰銷遠澗憐清韻,雪遠寒峰想玉姿。” “清韻”也即情韻,既是諧音,又語意雙關。這兩句神馳思飛,乍看寫景,實則言情; 看似景語,實為情話; 融情于景,以景傳情。這是詩人心中隱情的真實流露,也是對“春情”的具體描繪。形象鮮明,光彩照人,是全詩精華之所在。對仗工穩,用典艷秀,才媛功力,于此可見。
五、六兩句,承上而來,殷勤致意,體貼入微,關心備至。既勸子安“莫聽凡歌”,切忌“病酒”; 又提醒他“休招閑客”,不要“貪棋”。想念變成了厚愛,情更深,意更濃。
如果說三、四句是美好的回憶,五、六句是深情的囑咐,那么 “如松”以下四句當是癡情的憧憬。
“如松匪石盟長在”,當年的海誓山盟還響在耳邊; “比翼連襟會肯遲”,詩人堅信他們比翼連襟之期是不會很遠的了。鑒于此,她對未來充滿幻想。“雖恨獨行冬盡日,終期相見月圓時。”離別是暫時的,隨著時光流逝,冬去春來,他們還會在花好月圓之時破鏡重圓、相愛如初的。然而,“終期相見”,未必能見; “月圓”之時,遙遙無期。所以,它不過是這位癡情女子美好的憧憬而已。可見她的 “相思”已經到了如醉如癡的著迷程度。
最后詩人寫道: “別君何物堪持贈?淚落晴光一首詩。”她寄給了子安的除了這首詩,還有那不盡的眼淚。唯有以此持贈,才最能表白心跡,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淚落晴光”,造語別致,內涵豐富。“淚落”是感情激動的表示。同李清照一樣,她在寫詩之前也是 “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晴光”更具情態。眼淚奪眶而出,淚花捧在眼邊,晶瑩透亮,宛如晴空之天光。這就把一個黯然傷神、幽柔鐘情的女子的形象,如同雕塑一般地刻畫出來,呈現在讀者面前,風流情韻,令人動容。
所以,明代文學家鐘惺評論此詩說: “如此持贈,恐不堪人領取也! ”( 《名媛詩歸》 ) 難怪徐獻忠在 《唐詩品》 中說魚玄機 “于子安情寄已甚”,“其詩婉蒨悲凄,有風人之調。”可謂知人之論。
上一篇:《無題四首(其二)》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日憶李白》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