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贈今人》言情贈友詩歌
寒鄉無異服①,氈褐代文練②。
日月望君歸③, 年年不解綖④。
荊揚春早和⑤,幽冀猶霜霰⑥。
北寒妾已知⑦,南心君不見⑧。
誰為道辛苦,寄情雙飛燕。
形迫杼煎絲⑨,顏落風催電⑩。
容華一朝盡(11),惟余心不變。
程千帆說: “這是一篇妻子寄給丈夫,希望他及早歸來的詩。夫妻離別,彼此懷念,愿意早日團聚,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也是詩歌中古老的主題,所以題為 ‘古意贈今人’ 。這位 ‘今人’,是否就是作者的丈夫,因為她生平不詳, 已無可考。” (《古詩今選》)
丈夫外出多年,久久不歸,所去的地方又是苦寒的北方,幽冀之地。既久離家園,則從家中帶去的妻子精心制作的錦繡衣服,必已破敝,而新制衣裳,當不過是北方的氈褐之類,哪能有珍奇貴重的衣服呢! 詩的開頭兩句就把妻子對丈夫的關切之情、思念之心、愛憐之意,強烈地表達了出來,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打動了讀者的感情。這種從情緒高潮寫起的手法,有先聲奪人之勢。然后才寫到情緒高潮前的舒緩來勢,以及由此而后的情緒的復雜變化。“日月望君歸,年年不解綖”,這是情緒高潮到來前的情緒積累。自從丈夫出外,每日每月都思念不已,盼望及早歸來,年復一年過去了,思念之心未嘗稍有減緩,終于讓思念之情達到了一個高峰: 他在“寒鄉無異服”吧,是“氈褐代文練”吧! 詩接著寫到春陽早和的現在。南方已是陽春時節,日麗風和,想來您所在的幽冀之地還是霜霰不斷吧! 您在北方身受寒冷我是能體驗的,但是身處南方的陽春之月的我的拳拳心意,您恐怕難以知曉吧,我是正盼著您歸來呀! 春暖花開,獨守空房的妻子特別盼望遠行在外的丈夫回家過團圓生活,這是人之常情,是合乎人性的要求。本詩是較早出現的抒發這種人之常情的篇什。比鮑令暉稍后一點的詩人柳惲,有一首 《江南曲》 ,寫一個癡心女子對久出不歸的 “故人”的思念,其中有兩句是: “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也正是這種人之常情的抒發。李白有一首 《春思》 詩: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 ”也是抒發這種人之常情。在南方的妻子不僅想到丈夫只身獨處北方的苦難,而且還想加以慰問。如何慰問呢?只好寄情于春和之際由南北飛的燕子,而且是雙飛的燕子。這 “雙飛燕”三字,不僅寫出了燕子是候鳥,其生性是雙雙飛舞,而且也寄寓著妻子的期望: 快快回來,我們也雙飛吧! “荊揚春早和”六句是寫春光明媚之際妻子對丈夫的深沉思念和及早歸來的期望,是對 “寒鄉無異服,氈褐代文練”的濃情的延伸和發展。“形迫杼煎絲”等末四句是一個轉折,表示對丈夫未歸的諒解,表達對愛情的忠貞不變。丈夫乃事忙不得歸,他來往奔波,形容枯槁,堪愛堪憐。但自己容顏衰老,日漸憔悴,花容月貌,很快凋謝,這是不能抗拒的,只有對丈夫的愛戀之心是永遠不會變的。相知深,相愛深,“惟余心不變”,以此作結,求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也更增加了愛情的濃度。
注釋
①寒鄉: 指寒冷的北方地域。異服: 珍奇貴重的衣服。②氈: 羊毛或其它動物毛經濕、熱、壓等作用而縮成的塊片狀材料。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貧民穿的短衣。文練: 有花紋的熟絲織物。 ③日月: 每日每月。 ④解: 松弛。 綖: 緩。 ⑤荊揚:指南方,荊州揚州都在南方。⑥幽冀: 指北方,幽州冀州都在北方。霰: 雪珠。⑦北寒: 遠行北方的人身受的寒冷。⑧南心: 居住南方的人 (即“妾”) 的心。⑨迫: 近。杼: 織布的梭子。煎: 熬煎,引申作強迫解。⑩顏落: 容顏憔悴。(11)容華:美麗的容貌。
上一篇:《發舟寄湛用喈、鐘裴仙、湛天石》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臺城路》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