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言情贈友詩歌
蘋滿溪①, 柳繞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時隴月低②。煙霏霏③,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④,寒鷗相對飛⑤。
這是一首送別詞,它從一個年輕女子為丈夫送別的角度落筆,通過對女子送別的依戀和別后的相思之苦所進行的曲折有致的描寫,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一往深情。
詞的開頭描寫富有特征的景物,既申明了送別的地點,又渲染了送別的濃郁的傷感氣氛。一彎緩緩的流水,飄浮滿溪的蘋花,十里長堤之上,垂柳依依。它們引起那女子不由自主的聯想: 丈夫的遠行,不知何日是歸期,行蹤無定, 倒像那溪中的蘋花, 而自己對丈夫牽腸掛肚的戀念。 則是那垂柳的依依之情。寫 “柳繞堤” ,而非柳堤,則是所謂移情作用,她真想化作長堤的柳樹纏繞住即將遠行的丈夫。這是 “以動寫靜”的藝術手法,另一方面也起了暗示離別題旨的作用。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傳為李白的 《憶秦娥》: “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柳樹成了離別的象征。這是景中生情,情中有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王國維 《人間詞話》 )在這樣的環境里,那女子有很多的話要說,可能因山高路遠囑托丈夫一路珍重,也可能是一遍又一遍的 “莫戀異鄉花草”的叮嚀; 一路上說個沒完,送出一程又一程。但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當她告別之后踏上歸途時,才記起是很晚的光景了; 抬頭望去,一輪明月也徐徐沉落。
詞的下片寫女子歸家索居的所見所思。里面包含幾層意思,是“加一倍”的寫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無聊和深沉的苦悶表現得淋漓盡致。她的眼前是一派迷迷蒙蒙的世界,春風吹拂她的臉龐,還只剛剛送走丈夫,一股惱人的空虛就襲上她的心頭,這是第一層。她再也按捺不住凄涼,想起了昨夜的歡會,或者最后的溫存,幾度情不自禁地斜靠著門窗想尋覓點什么來安慰自己,這是第二層。原來她發現自己在側耳傾聽那丈夫的氣息——若有若無的遠逝了的馬嘶聲。平日里因為馬嘶丈夫要出門,所以怕聽。她如今想再聽一次也不可得,只剩下可怕的寂靜,這是第三層。寂靜倒也罷了,偏偏又教她看到門外小溪中成雙成對的水鷗在嬉戲,她忽然感到自己的命運竟然連水鷗亦不如: 它們尚且能夠自在地雙雙棲息撲鬧,可自己卻要空房獨宿,這是第四層。這些無端的愁緒,真是 “剪不斷,理還亂”。
這首詞寫離別的情狀和別后的相思之苦,脈胳清晰,章法井然。從眼前景物生發開去,一波三折,逐層推進,細膩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活動。這種深重的相思之苦,正是她對丈夫熱烈愛情的表現 也體現了她對幸福愛情生活的渴求。藝術構思上設想深遠,表現方法上婉曲多致,形成了婉曲清深的風格。若與溫庭筠 《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的同題材作品比較,可知溫詞寫女子 “成淚”、“落花”、“殘夢”等景象,顯得直露有余而蘊藉不足。清人馮煦說歐陽修的詞“與元獻同出南唐,而深致則過之。” (《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可以說是概括了歐詞的主要特點。
注釋
①蘋:一種多年生的水草植物。 ②隴:通“壟”,田埂。此處指平地。③霏霏: 濃重貌。④聽馬嘶: 唐溫庭筠《河傳》:“若耶溪,溪水面。柳堤,不聞郎馬嘶。”又韋莊《清平樂》: “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 ⑤寒鷗: 寒溪中的水鳥,以魚為食。
上一篇:《長相思》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問劉十九》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