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詩行》言情贈友詩歌
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
巷中情思滿,斷絕妾孤腸。
悲風蕩帷帳,瑤翠坐自傷。
妾心依天末,思與浮云長。
嘯歌視秋草,幽葉豈再揚。
暮蘭不待歲,離華能幾芳①?
愿作張女引,流悲繞君堂②。
君堂嚴且密,絕調徒飛揚③。
湯惠休是南朝宋齊間頗有影響的詩人。早年為僧,后宋孝武帝劉駿命其還俗,就是因為他的詩寫得好。在他現存的十一首詩中,以《怨詩行》最為著名。
愛情詩最常用的物事便是風花雪月高樓楊柳,《怨詩行》一開頭即用“明月照高樓”起興,看似尋常,實則一石數鳥:一、“高樓”,點出了思春女住的地方,暗示出其身份——富家小姐,讀者自會想到她雖生活在錦衣玉食之中,可以呼奴使婢,但行動不自由、思想不自由、戀愛更不自由。這就給思春女劃定了一個典型環境。二、“明月”,不僅點明了時間——晚上,水似的月光如愁思綿綿不斷,更給全詩制造了一個孤獨、凄涼的氣氛。三、作者又把“妾”思念 “君”的情思有意識地融入月光,使它撒滿大街小巷,高樓深院,更加撩逗人心。此等環境,此等氣氛,此等情思,怎能不 “斷絕孤妾腸”!
前四句有了環境,有了氣氛,但 “斷絕孤妾腸”的思念卻是簡單地、概念化的。接下來,作者用移就手法賦予 “風”以 “悲”,并讓悲風吹蕩羅帳,造成一種更為悲涼的氛圍。“秋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深閨小姐要的是情投意合的 “君”,如果此時有情人能同臥帷帳,帷帳里又是多么溫馨?面對著“悲風蕩帷帳”的凄涼景象,誰又能不傷情感懷?傷孤獨,自然會思念情人,“妾心依天末,思與浮云長”,則用夸張比喻融合的手法極寫出思春女對情人的想念。“妾心依天末,思與浮云長”的內涵及其魅力絕不亞于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李白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 。“悲風”以下四句把思念具體、形象地交給讀者。
“嘯歌視秋草,幽葉豈再揚。暮蘭不待歲,離華能幾芳?”作者用秋天枯萎了的草不可能再長出綠葉,歲暮的蘭花不可能再綻出香花比喻韶華易盡、青春難留,看似離開了思念情人的主線,其實切得更緊。看來這個女子到了待嫁年齡,她希望盡早與自己的心上人結為連理,可惜現在仍苦守空閨,她能不怨嗎?怨誰? 父母? 從全詩看更可能是心上人——“花開堪折直須折,莫教花落空折枝”! 如果說 “悲風” 以下四句描繪了對心上人的思念,那么,“嘯歌”以下四句則以思念為基礎,寫出了思春女的哀怨。曹道衡先生說這八句 “自然真切,頗具情致” (見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 第826頁) 確實很有見地。
“愿作張女引,流悲繞君堂”——我想唱一支悲傷的歌,讓哀怨的旋律在您的堂上纏繞。可惜 “君堂嚴且秘”,再好的歌又有什么用呢?思春女如此癡情,心上人卻一概不知,世上還有比這更令人悲傷的事情嗎?作者在結尾的四句中來了一個大轉折,出人意料地讓女主人公的思念、哀怨沒有著落,給悲傷的思念、哀怨以無法比擬的悲劇結局,從而進一步突出了思春女子的 “怨”。這個結尾好像一個重重的感嘆號使讀者驚訝; 又像一個綿綿不斷的刪節號,促讀者深思。
注釋
①離華: 香花。離:香草名。②張女: 古代曲調名,其聲甚哀。③絕調:同“絕唱”,即最好的歌曲。
上一篇:《思帝鄉》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悼亡·(其三)》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