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xiāng)子》言情贈友詩歌
斜月半朧明,凍雨晴時淚未晴。倦倚香篝溫別語,愁聽,鸚鵡催人說四更。此恨拼今生,紅豆無根種不成。數(shù)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煙蕪是去程。
這首詩主要寫情人分別的離愁。上片寫因 “愁”而徹夜難眠,下片寫路途遙遠而無見面之期。據(jù)詞中 “紅豆”一語,可以斷定主人公是一女子。因 “紅豆”又名相思子,相傳有丈夫歿于邊,其妻思之,哭于樹下而卒,故名。
此詞以寫景發(fā)端,同時以一暗喻過渡到寫人。“斜月半朧明,凍雨晴時淚未晴”。“半朧明”,月色昏暗。“凍雨”即寒雨。月亮西斜,黯淡的月光籠罩著廣袤的空間。這樣的發(fā)端,既以 “斜月”暗示出夜的深沉,又給人一種廣漠凄冷的感覺。原來,一場 “凍雨”剛剛停止,故有這樣的特有景況。不過,如果僅僅守住寫景來理解,意思必然滯澀。其實,這樣的景物描寫富有 “興”意,詩人筆下廣漠凄冷的場景,不正是主人公深廣的悲愁和凄涼的心境的象征么。所以,以 “凍雨”來比喻女子哀傷的眼淚,顯得格外自然妥貼。而且,在此基礎(chǔ)上再以 “凍雨晴時淚未晴”,即淚比雨多,進一步強調(diào)了女主人公悲愁的深刻。至此,作者對主人公悲愁的原因尚未涉及,這樣引而不發(fā),給讀者留下了強烈的懸念,必欲知之而后快。在前兩句盡力烘托渲染的基礎(chǔ)上,第三句才以 “倦倚香篝溫別語”, 即與丈夫分 “別”而引起的, 作了解答。“香篝”,指香爐外的罩子。這句的形象十分鮮明,讀罷此句,仿佛看見女主人公孤獨地倚靠在香爐旁,盡管夜已深,人已倦,但還在饒有興味地追憶臨別時的纏綿情語,似乎這樣才能使空虛寂寞的心境得到慰藉。因此鸚鵡提醒她天已四更,催她快睡,她不禁感到煩惱而 “愁聽”。通過這個細節(jié),從側(cè)面襯托出女主人公無法排遣的離愁。
過片“此恨拚今生”緊承上意,“拚”,舍棄之意,此句謂: 這樣的離愁別恨就是“今生”終結(jié),也無法丟開。什么原因呢? “紅豆無根種不成”,此句全用象征手法寫出。如前所述,紅豆是愛情的象征,但是,現(xiàn)在它卻失去了“根”基這個“根”字,實際指男女結(jié)合。而現(xiàn)在男女卻天各一方,自然愛情的種子就“種不成”了。以上兩句既有象征手法固有的鮮明形象,又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表白離愁的坦率直爽。其“恨”愈深,其念愈切,因此,眼望著屏風(fēng)上的山川路途,不由得想起羈留異鄉(xiāng)的愛人。詞中用一“數(shù)遍”的動作描寫,不僅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無限深情,而且也暗示出她的巨大失望,不是么?如果一眼就看到了丈夫的蹤跡,豈用“數(shù)遍”?這里,屏風(fēng)上尺幅萬里的山川路途,與自然界的水長山遠已妙合無垠,她雖處于深閨之中,此時卻已神游戶外,去追尋遠去的丈夫。但是,她除了看見近處的青山秀水外,再縱目遠望,“一片煙蕪是去程”,丈夫的蹤跡被無邊的煙霧所隱沒,徒增無限的空曠寂寞之感。這樣的結(jié)尾,不僅與開始“斜月半朧明”的渾茫意境相照應(yīng),同時,又是主人公深廣離愁的形象展示。
善于以廣闊混茫的場景來烘托人物深廣的離愁,是此詞的突出特點。它寫離愁別恨,毫無局促狹窄的小家子氣,或一味在纏綿悱惻上下功夫,而是于尺幅中顯萬里之勢,深婉中見爽直之情。夏承燾、張璋編選的 《金元明清詞選》評是作“逼近唐、宋作家”,其根據(jù)恐怕正在于此。
上一篇:《南鄉(xiāng)子》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南歌子》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