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裴迪》言情贈友詩歌
不相見,不相見來久。
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
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
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王維晚年長齋奉佛,得宋之問藍田別墅,與道友裴迪、崔興宗等人晏游其中,賦詩彈琴以為樂。宋計有功 《唐詩紀事》說: “迪初與王維、興宗俱居終南。天寶后,為蜀州刺史,與杜甫友善。”明高棅 《唐詩品匯》稱裴迪為 “關中人”。王維集中贈寄裴迪及二人唱和之作頗多,足見二人友情之深厚。這首詩就是二人分別之后,作者表達對裴迪日久不見的思念之情的作品。
開頭一個三字短句 “不相見” ,交待作者與友人的分別,開門見山,簡潔明快。接下用五言句 “不相見來久” ,揭示這分別歷時之長。其中頭三字 “不相見”與上句蟬聯,反復詠嘆,既突現了作者與友人別后對歲月流逝的主觀感受,也加深了讀者對此之印象。這兩句為全詩訴說相思張本。
“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 寫二人別后作者自身的情況。作者告訴自己的這位道友說,他每天都在泉水邊上,經常地回憶著他們在這里攜手同游的生活。“日日”與 “常憶”相互照應,寫作者無時不在思念對方。“泉水頭”,既是詩人思念友人的地方,也是往昔他與友人 “攜手”之處。王維在 《輞川集序》 中說: “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這里回憶的就是這段生活。據此,“泉水頭”,當泛指輞川別墅而言。
“攜手本同心”,是全詩思想的升華,進而揭示了作者與裴迪的友情是建立在 “同心”的基礎上。“同心”,指共同的信仰、志趣、愛好。這里主要指奉佛與熱愛自然山水的思想感情。正因為有了這一句,前面的 “同攜手”才有了思想基礎,因而也就越發值得珍重和引人回憶。接下 “復嘆忽分襟”,語意一轉,以 “分襟”與“同心”相對,跌入對眼下二人分別日久不得相見的痛惜之中。
結尾二句,總結以上各句,收束全詩,以詰問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揭示對友人的相思之深,語意最為靈妙,也很耐人尋味。
這首詩在體制上,除第一句為三言外,余句均為五言,是一首雜言古體詩。這種詩體變化靈活,平仄不拘,可以自由換韻,易于多層次、多變化地表達感情。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駕馭這種詩體真是得心應手。
這首詩也體現了王維是一位善于學習民歌的詩人。作者采用了類似南朝民歌《西洲曲》的輾轉蟬聯的句式結構,如一、二句的“不相見”,四、五句的“攜手”,在語意上反復詠嘆,逐層深入;在韻律上回環流轉,節奏鮮明;再加上全詩運用通俗淺近的口語,形成了濃郁的民歌風味,讀來清新活潑,親切感人。
上一篇:《贈少年》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贈黃魯直》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