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言情贈友詩歌
送朱元晦行,張欽夫、邢少連同集①
送歸舡②,風雨排空浪拍天。賴有清尊澆別恨,凄然,寶蠟燒花看吸川③。楚舞對湘弦,暖響圍春錦帳氈④。坐上定知無俗客,俱賢,便是朱張與少連。
這首詞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其時張孝祥在潭州 (今長沙)做知府。這年十月,朱熹南游衡岳,途經長沙時,被張孝祥熱情相邀,遂在長沙停留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們或郊游,或覽古,詩酒唱和,甚是愜意。無奈朱熹行色匆匆,去意甚切,因此張孝祥才不得不送他起行。這首詞,便是臨別時的餞行之作。張欽夫與邢少連,都是張孝祥在潭州的同僚。
這首詞的題目,宋乾道年間刊刻的 《于湖先生長短句》作 《邢監廟餞送朱太傅張直閣阻雨賦此詞》 。可見這次餞行的主人實際上是邢少連,被送的人則是朱熹與張欽夫兩個。朱與張準備起行的那天,恰逢風雨大作,不能動身,因此張孝祥作了這首詞安慰他們。
詞的上片寫餞行遇雨及由此產生的愁悶之情。湘江岸邊,即將南歸的船只停靠在這里,詩人正在為即將南去的客人餞行。不料這天狂風大作,大雨傾盆,江上驚濤拍岸,白浪滔天,船只根本不能啟錨。這對本已急于要走的朱熹來說,真是一件令人心焦郁悶的事! 眼看今天是走不了了,怎么辦呢?還是讓我們來飲酒遣悶吧,幸好我們這里清酒尚多,可以一澆我們的離別之恨。但酒并不能解愁,“舉杯消愁愁更愁”! 外面天色漆黑一團,點燃寶貴的仙音燭,只見它一層一層地燃燒著花鳥飾物,發出仙境一般的音響,但您的心情卻依然是那樣陰沉凄楚,只是神情呆滯地看著我們像長鯨吸川一樣地狂飲。
詞的下片,是對客人進行安慰、寬解。說此時此地亦可娛樂,您何必那樣情懷郁郁呢?在這只用錦和氈做帳篷的船上,歌女們應弦而歌,應節而舞,管清弦脆,酒綠花紅。在這樣的氛圍里,即使是孟冬十月,外面風雨交加,亦覺和暖如春。而且陪您飲酒的也不是俗氣十足的人,而都是有賢名的張欽夫、邢少連等。在這種和暖如春的環境里,與這些賢士飲酒逍遙您不致于愁苦不堪吧?
這是一首送別詞。被送的朋友本已行色匆匆,去意似箭,而又偏偏為風雨聽阻,因而愁懷郁結,悶悶不樂。詞的上片,便主要寫客人在那種凄風苦雨的天氣中所產生的這種抑郁的心情。詞的下片,則有意識地把客人引入到一個歡樂的氣氛中,以沖淡、排解其凄楚之情。又說,陪坐的主人也并不是俗不可耐,您何必這樣如坐針氈、急于起行呢?且安下心來,與我們飲酒取樂,共享這美景良辰吧。言辭婉轉,話外含意,曲盡殷勤慰客、留客之情。
注釋
①朱元晦: 即朱熹,元晦是他的字。②舡: 船。③寶蠟燒花: 指仙音燭燃燒。仙音燭是一種精貴的蠟燭,用雜寶制作,狀如高層露臺,裝有花鳥飾物。點燃時,花鳥玲瓏皆動,發出各種音響,故下片又有“暖響圍春”之語。吸川: 指飲酒。用杜甫《飲中八仙歌》 “飲如長鯨吸百川”句意。④錦帳氈: 用錦和氈做的帳篷。
上一篇:《南鄉子》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南歌子》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