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二首·(其一)》言情贈友詩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睛。
竹枝詞是巴渝 (今四川省東部重慶一帶) 地區民歌中一種歌唱形式。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主要表現的是男女戀情和自然風物。《竹枝詞》 是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所作,共十幾首,此是其一。
這首詩以抒寫初戀少女細微復雜的心理而見長。整首詩以這個懷春少女的口吻說話,“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詩人一下像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煙波浩渺,楊柳依依的優美境界之中。“聞郎江上唱歌聲”寫她耳中所聞。姑娘為眼前的美景所激發,沉浸在對未來郎君的美好遐思之中。這時,遼闊的江中隱隱傳來他的歌聲,這歌聲是多么熟悉又是多么悅耳呀,它怎能不擾亂姑娘的芳心,使她心事重重,心潮澎湃呢? 這時,詩人的筆觸已探入姑娘的心靈深處,使自己的角色與這個懷春少女作了替換,這樣就面臨著詩人以什么樣的外象來表現姑娘面對此情此景如此微妙復雜、熱烈細膩的感情問題。接下來,三、四兩句的出現就順理成章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是即景抒情,以眼前可見之象,寫內心難言之衷。這時天空氣候恰好是半晴半陰的奇觀,詩人由此生發奇想,以此來暗喻姑娘的心境。姑娘心上早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什么表示呢!今天他在江邊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有點意思才唱的。小伙子的心呀,真像這晴雨不定的天氣一樣難以捉摸。這里以晴雨的 “晴”暗指感情的 “情”,“晴”情相通,無限的意味盡在詩中。
用諧音雙關語來表情達意是歷代民間情歌最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這種利用語言所表述的事物和語言之間的天然相同的聯系,來造成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的手段,也為現代西方形式主義批評家所注重。他們以“肌質” (texture)一詞表示詩歌的這種諧音效果。南朝民歌中的《子夜歌》 中,這種利用諧音雙關語來表情達意,富有“肌質”的詩處處皆是,如“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里“絲” “思”雙關,“匹” 也是雙關語,指情人成匹配。劉禹錫的 《竹枝詞》 從手法上與南朝民歌是一脈相承的。這種隱喻,不但使女主人公纏綿微妙復雜的心事被表現得明白曉暢,同時又含而不露、情深意長。這首詩之所以至今眾口皆誦,其原因正在于此。
上一篇:《竹枝詞》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約李令》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