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溝》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項羽數擊彭越等,齊王信又進擊楚。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釋義】楚、漢相爭中,一度曾以鴻溝為界線。鴻溝,渠名,是古汴水支流,在今河南省境內。后來人們把界線分明稱作“鴻溝”。
【例句】①漢高皇對敵楚項籍,諸葛亮要擒司馬懿。那兩個地割鴻溝,這兩個兵屯渭水。(周德清套曲[越調·斗鵪鵓]《雙陸》[三臺印])此處以楚漢地割鴻溝來比喻打雙陸中的一種局勢。②早則不從今已后,兩分疆界指鴻溝。(尚仲賢雜劇《漢高皇濯足氣英布》第三折[啄木兒尾])英布歸順漢王,領兵去救彭越,但割鴻溝與此戰無必然聯系,這是戲劇虛構處。③我呵,空掌著文武三千隊,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鴻溝。(馬致遠雜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第二折[斗蝦蟆])“割鴻溝”意為要喪失國土。漢元帝責怪朝臣無能,不能捍衛疆土,使匈奴前來脅迫漢王朝。
上一篇:元曲典故《驊騮》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鴻都客》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